“以力爲之恐失经”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以力爲之恐失经”出自哪首诗?

答案:以力爲之恐失经”出自: 宋代 张九成 《论语绝句 其八一》,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rén tǐ cóng lái bù kě míng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以力爲之恐失经”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以力爲之恐失经”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以力爲之恐失经”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以力爲之恐失经”的下一句是: 方圆随处便成形 , 诗句拼音为: fāng yuán suí chù biàn chéng xíng ,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以力爲之恐失经”全诗

论语绝句 其八一 (lún yǔ jué jù qí bā yī)

朝代:宋    作者: 张九成

仁体从来不可名,方圆随处便成形。
要之自在初非力,以力为之恐失经。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rén tǐ cóng lái bù kě míng , fāng yuán suí chù biàn chéng xíng 。
yào zhī zì zài chū fēi lì , yǐ lì wèi zhī kǒng shī jīng 。

“以力爲之恐失经”繁体原文

論語絕句 其八一

仁體從來不可名,方圓隨處便成形。
要之自在初非力,以力爲之恐失經。

“以力爲之恐失经”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仁体从来不可名,方圆随处便成形。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要之自在初非力,以力为之恐失经。

“以力爲之恐失经”全诗注音

rén tǐ cóng lái bù kě míng , fāng yuán suí chù biàn chéng xíng 。

仁体从来不可名,方圆随处便成形。

yào zhī zì zài chū fēi lì , yǐ lì wèi zhī kǒng shī jīng 。

要之自在初非力,以力为之恐失经。

“以力爲之恐失经”全诗翻译

译文:
仁体从来无法用言语来准确描述,它的形态可以随处变化,随时呈现出各种形式。
若要追求仁体的自然表现,不应依赖外在的强制力量,因为过度使用外力会导致仁体的本真之性失去纯净和正常。
总结:
这段古文讨论了仁体和力量的关系。仁体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它可以自然地随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追求仁体的自在表现不应依赖于外在的强制力量,否则会破坏其本真之性。

“以力爲之恐失经”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论语绝句 其八一》是张九成的作品,表达了关于仁德的思考。诗人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仁的本质和特点。
首句“仁体从来不可名”强调了仁德的难以言表和名之所难言。仁德无法被简单地定义或归类,它超越了言语的界限。
接着的“方圆随处便成形”用方圆比喻了仁德的普及和无处不在。仁德的力量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展现出来,它具有普遍性和包容性。
“要之自在初非力,以力为之恐失经”这句话强调了仁德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刻意的用力去追求。如果用力去追求仁德,反而可能会失去其真正的本质。

“以力爲之恐失经”诗句作者张九成介绍:

张九成(一○九二~一一五九),字子韶,自号无垢居士,谪南安後号横浦居士,祖籍开封(今属河南),徙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十四岁爲太学生,始从杨时学。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第一,授镇东军签判。五年,召爲着作佐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四、九○)。六年,迁着作郎(同上书卷九九)。八年,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兼权刑部侍郎(同上书卷一二○、一二一、一二三)。以忤秦桧,出知邵州,未几落职。十三年,谪南安军居住(同上书卷一四九)。桧死,二十六年,起知温州(同上书卷一七一)。二十九年卒,年六十八(同上书卷一八二)。谥文忠。传世有《横浦先生文集》二十卷,另有《尚书说》、《论语说》、《孟子说》等,大多已残佚。事见《横浦先生家传》(附见宋刻《横浦先生文集》),《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三七四有传。 张九成诗,以宋刻《横浦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万历吴惟明刻本(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另从《横浦心传录》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五卷。更多...

“以力爲之恐失经”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