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舍有丛竹”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官舍有丛竹”出自哪首诗?

答案:官舍有丛竹”出自: 宋代 苏轼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其七》,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guān shè yǒu cóng zhú ,诗句平仄:

问题2:“官舍有丛竹”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官舍有丛竹”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官舍有丛竹”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官舍有丛竹”的下一句是: 结根问囚厅 , 诗句拼音为: jié gēn wèn qiú tīng ,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官舍有丛竹”全诗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其七 (hé zǐ yóu jì yuán zhōng cǎo mù shí yī shǒu qí qī)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官舍有丛竹,结根问囚厅。
下为人所径,土密不容钉。
殷勤戒吏卒,插棘护中庭。
遶砌忽坟裂,走鞭瘦竛竮。
我常携枕簟,来此荫寒青。
日暮不能去,卧听窗风泠。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guān shè yǒu cóng zhú , jié gēn wèn qiú tīng 。
xià wèi rén suǒ jìng , tǔ mì bù róng dīng 。
yīn qín jiè lì zú , chā jí hù zhōng tíng 。
rào qì hū fén liè , zǒu biān shòu líng píng 。
wǒ cháng xié zhěn diàn , lái cǐ yìn hán qīng 。
rì mù bù néng qù , wò tīng chuāng fēng líng 。

“官舍有丛竹”繁体原文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其七

官舍有叢竹,結根問囚廳。
下爲人所徑,土密不容釘。
殷勤戒吏卒,插棘護中庭。
遶砌忽墳裂,走鞭瘦竛竮。
我常携枕簟,來此蔭寒青。
日暮不能去,卧聽窗風泠。

“官舍有丛竹”韵律对照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官舍有丛竹,结根问囚厅。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下为人所径,土密不容钉。

○平仄仄仄,仄仄仄○○。
殷勤戒吏卒,插棘护中庭。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遶砌忽坟裂,走鞭瘦竛竮。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我常携枕簟,来此荫寒青。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日暮不能去,卧听窗风泠。

“官舍有丛竹”全诗注音

guān shè yǒu cóng zhú , jié gēn wèn qiú tīng 。

官舍有丛竹,结根问囚厅。

xià wèi rén suǒ jìng , tǔ mì bù róng dīng 。

下为人所径,土密不容钉。

yīn qín jiè lì zú , chā jí hù zhōng tíng 。

殷勤戒吏卒,插棘护中庭。

rào qì hū fén liè , zǒu biān shòu líng píng 。

遶砌忽坟裂,走鞭瘦竛竮。

wǒ cháng xié zhěn diàn , lái cǐ yìn hán qīng 。

我常携枕簟,来此荫寒青。

rì mù bù néng qù , wò tīng chuāng fēng líng 。

日暮不能去,卧听窗风泠。

“官舍有丛竹”全诗翻译

译文:
官舍里有一丛茂密的竹子,它们的根结在地下,似乎在询问囚厅的消息。底下的人经常从这里走过,踩实了土地,连钉子都无法插入。为了保护中庭,有人殷勤地警戒着守卫,还在四周的墙砌上插满了荆棘。

不知何时,围绕着中庭的墙砌突然裂开,从裂缝中长出了不少野草和薄弱的树木。它们仿佛奔跑着,如同瘦弱的鞭子和细高的竹竿。

我经常带着枕头和席子来这里,寻求茂密竹影的遮荫,来避免寒意。日暮时分,我舍不得离开,躺在这儿聆听窗外凉风的吹拂。

“官舍有丛竹”总结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的《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其七》,诗人以园中的竹子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
赏析:
在这首诗中,苏轼以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园中的竹林。他首先描述了官舍园中茂盛的竹林,竹子的根系纷乱,似乎在探询囚厅下的土地。这里有一个隐喻,竹子的顽强生长与人心的坚韧相呼应,同时也象征了困境中求存的决心。
诗中提到了吏卒,他们被叮嘱要小心避让竹丛,这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而园中的竹子也变得坚韧而有力,插入到中庭的土地,就像是在保护着这片领地一样。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竹林的变化,竹子开始瘦长,竛竮(音乐声)也变得幽静,这似乎预示了秋天的到来,自然界的转变。
诗人在最后提到自己常常携带着枕簟前来,在竹林中享受清凉。他因为窗外的风声而无法离去,这种感觉让人感受到了宁静和舒适。

“官舍有丛竹”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官舍有丛竹”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