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而今不得妙”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直至而今不得妙”出自哪首诗?

答案:直至而今不得妙”出自: 宋代 释士珪 《颂古七十六首 其四》,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zhí zhì ér jīn bù dé miào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

问题2:“直至而今不得妙”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直至而今不得妙”的上一句是: 毗婆尸佛早留心 , 诗句拼音为: pí pó shī fó zǎo liú xīn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

问题3:“直至而今不得妙”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直至而今不得妙”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直至而今不得妙”全诗

颂古七十六首 其四 (sòng gǔ qī shí liù shǒu qí sì)

朝代:宋    作者: 释士珪

拄杖头边无孔窍,大千沙界犹嫌小。
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而今不得妙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zhǔ zhàng tóu biān wú kǒng qiào , dà qiān shā jiè yóu xián xiǎo 。
pí pó shī fó zǎo liú xīn , zhí zhì ér jīn bù dé miào 。

“直至而今不得妙”繁体原文

頌古七十六首 其四

拄杖頭邊無孔竅,大千沙界猶嫌小。
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而今不得妙。

“直至而今不得妙”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拄杖头边无孔窍,大千沙界犹嫌小。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而今不得妙。

“直至而今不得妙”全诗注音

zhǔ zhàng tóu biān wú kǒng qiào , dà qiān shā jiè yóu xián xiǎo 。

拄杖头边无孔窍,大千沙界犹嫌小。

pí pó shī fó zǎo liú xīn , zhí zhì ér jīn bù dé miào 。

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而今不得妙。

“直至而今不得妙”全诗翻译

译文:
拄着杖头,表面没有任何孔洞,但却能看到大千世界广阔无边,连沙界也嫌小了。毗婆尸佛早就留心观察,直至现在也没有完全领悟到其中的妙义。
总结:这段古文描写了一个拄着杖头的人,表面上杖头并无特殊之处,但其心境却能洞悉无边广阔的大千世界,沙界在其眼中也显得狭小。另外,提到毗婆尸佛,说明其修行之人虽早有觉察,却至今未能完全领悟其中的妙义。

“直至而今不得妙”总结赏析

《颂古七十六首 其四》赏析::
这首诗由释士珪创作,以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
诗人以拄杖头无孔窍为引子,意味着即使是一件看似平凡的事物,也有其内在的奥秘。接着提到大千沙界,用广袤的沙漠界限来形容宇宙,强调了宇宙之大。这种宏大的景象与拄杖头的微小之物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人类对宇宙的无限好奇和渺小感。
接下来,提到了毗婆尸佛早留心,意味着佛陀早已觉悟到宇宙的奥秘,但即便如此,直至今天,人类仍未完全领悟宇宙的真谛。这句话道出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永无止境的特点,以及对智慧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反映了诗人对宇宙、智慧和人类认知的思考,同时强调了宇宙的无限广阔和人类的有限局限。
标签: 哲理、宇宙、智慧

“直至而今不得妙”诗句作者释士珪介绍:

释士珪(一○八三~一一四六),号竹庵,俗姓史,成都(今属四川)人。十三岁求爲僧,初依成都大慈寺宗雅,後南游谒诸尊宿,师龙门佛眼清远。徽宗政和末,出世和州天宁寺。高宗绍兴间奉诏开山雁荡能仁。十五年(一一四五),住温州龙翔寺。十六年卒,年六十四。爲南岳下十五世,龙门佛眼清远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士珪诗,据《续古尊宿语要》、《嘉泰普灯录》等书所录,编爲一卷。更多...

“直至而今不得妙”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