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复无同可同法”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亦复无同可同法”出自哪首诗?

答案:亦复无同可同法”出自: 唐代 傅翕 《行路难二十篇(幷序) 第十七章明法性平等》,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yì fù wú tóng kě tóng fǎ ,诗句平仄:

问题2:“亦复无同可同法”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亦复无同可同法”的上一句是: 寻其本际尽皆同 , 诗句拼音为: xún qí běn jì jìn jiē tóng ,诗句平仄:

问题3:“亦复无同可同法”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亦复无同可同法”的下一句是: 亦不以空持作宗 , 诗句拼音为: yì bù yǐ kōng chí zuò zōng ,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亦复无同可同法”全诗

行路难二十篇(幷序) 第十七章明法性平等 (xíng lù nán èr shí piān bìng xù dì shí qī zhāng míng fǎ xìng píng děng)

朝代:唐    作者: 傅翕

君不见法性无知不可说,有漏无漏幷虚通。
虽复乖差作诸地,寻其本际尽皆同。
亦复无同可同法,亦不以空持作宗。
若欲知斯殊妙道,但自穷搜五阴丛。
如实无来亦无去,亦不的在六情中。
即是无原真法界,湛然常存无始终。
行路难,路难苦乐何未央。
时往西方无量寿,或复托化现东方。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jūn bù jiàn fǎ xìng wú zhī bù kě shuō , yǒu lòu wú lòu bìng xū tōng 。
suī fù guāi chà zuò zhū dì , xún qí běn jì jìn jiē tóng 。
yì fù wú tóng kě tóng fǎ , yì bù yǐ kōng chí zuò zōng 。
ruò yù zhī sī shū miào dào , dàn zì qióng sōu wǔ yīn cóng 。
rú shí wú lái yì wú qù , yì bù de zài liù qíng zhōng 。
jí shì wú yuán zhēn fǎ jiè , zhàn rán cháng cún wú shǐ zhōng 。
xíng lù nán , lù nán kǔ lè hé wèi yāng 。
shí wǎng xī fāng wú liàng shòu , huò fù tuō huà xiàn dōng fāng 。

“亦复无同可同法”繁体原文

行路難二十篇(幷序) 第十七章明法性平等

君不見法性無知不可說,有漏無漏幷虛通。
雖復乖差作諸地,尋其本際盡皆同。
亦復無同可同法,亦不以空持作宗。
若欲知斯殊妙道,但自窮搜五陰叢。
如實無來亦無去,亦不的在六情中。
即是無原真法界,湛然常存無始終。
行路難,路難苦樂何未央。
時往西方無量壽,或復託化現東方。

“亦复无同可同法”韵律对照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君不见法性无知不可说,有漏无漏幷虚通。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虽复乖差作诸地,寻其本际尽皆同。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亦复无同可同法,亦不以空持作宗。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若欲知斯殊妙道,但自穷搜五阴丛。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如实无来亦无去,亦不的在六情中。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即是无原真法界,湛然常存无始终。

○仄○,仄○仄仄平仄平。
行路难,路难苦乐何未央。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时往西方无量寿,或复托化现东方。

“亦复无同可同法”全诗注音

jūn bù jiàn fǎ xìng wú zhī bù kě shuō , yǒu lòu wú lòu bìng xū tōng 。

君不见法性无知不可说,有漏无漏幷虚通。

suī fù guāi chà zuò zhū dì , xún qí běn jì jìn jiē tóng 。

虽复乖差作诸地,寻其本际尽皆同。

yì fù wú tóng kě tóng fǎ , yì bù yǐ kōng chí zuò zōng 。

亦复无同可同法,亦不以空持作宗。

ruò yù zhī sī shū miào dào , dàn zì qióng sōu wǔ yīn cóng 。

若欲知斯殊妙道,但自穷搜五阴丛。

rú shí wú lái yì wú qù , yì bù de zài liù qíng zhōng 。

如实无来亦无去,亦不的在六情中。

jí shì wú yuán zhēn fǎ jiè , zhàn rán cháng cún wú shǐ zhōng 。

即是无原真法界,湛然常存无始终。

xíng lù nán , lù nán kǔ lè hé wèi yāng 。

行路难,路难苦乐何未央。

shí wǎng xī fāng wú liàng shòu , huò fù tuō huà xiàn dōng fāng 。

时往西方无量寿,或复托化现东方。

“亦复无同可同法”全诗翻译

译文:
君不见法性无知不可说,有漏无漏并虚通。
虽然各个地方的表现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相通的。
同样也没有固定的法则可以套用,也不要执着于空寂的观念。
如果想要了解这个特殊而奥妙的道理,只需深入研究五蕴的真相。
实际上,没有出现和消失的过程,也不受六种情绪的束缚。
这就是无原无始的真实法界,永远地存在着。
行走的路途困难重重,困苦和欢乐似乎永无尽头。
时而前往西方寻求无量寿命,或许又回到东方继续教化。



总结:

本诗描述了一种对佛法的深奥理解,强调法性的本质是无知的,既包含有漏和无漏,又能超越虚妄的观念。诗人告诫不要追求固定的法则,也不要执着于空寂的观念。要了解这种特殊而奥妙的道理,需要对五蕴进行深入研究。实际上,法性不存在出现和消失的过程,也不受六种情绪的束缚,它是无始无终、常存的真实法界。诗人同时表达了行走在修行道路上的困难,不管是前往西方寻求无量寿命,还是在东方教化他人,修行之路都是不易的。

“亦复无同可同法”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来自傅翕的《行路难二十篇(幷序)》第十七章,着重探讨了法性、虚通、无同、妙道等佛教哲学和思想。傅翕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体悟。
诗中首先提到“法性无知不可说”,强调佛法的深奥难以言传。同时,诗中指出了有漏和无漏的平等,表达了法性的普遍性和平等性。
接下来,诗人提到“无同可同法”,意味着佛法超越了一切对立和界限,无法被凡夫俗子所理解。诗人强调佛法的妙道需要通过深入的自我探索来领悟,需要穷尽搜寻内心的五阴。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如实无来亦无去”,表达了佛法中的无常和涅槃的概念,即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最后,诗人描述了行路之难,以及修行的艰辛,但也提到了西方无量寿和东方化现的可能,暗示了修行者可以获得无限的寿命和智慧。

“亦复无同可同法”诗句作者傅翕介绍:

傅翕,字玄风,一名即灵璨,字德素。俗姓楼,东阳郡乌伤县竹山里人。建武四年生。居婺州双林寺。世称傅大士、双林大士。太建元年卒,年七十三。更多...

“亦复无同可同法”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