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鹫峰同听法”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我亦鹫峰同听法”出自哪首诗?

答案:我亦鹫峰同听法”出自: 宋代 王安石 《北山三咏 宝公塔》,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wǒ yì jiù fēng tóng tīng fǎ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问题2:“我亦鹫峰同听法”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我亦鹫峰同听法”的上一句是: 香火幽人止一瓢 , 诗句拼音为: xiāng huǒ yōu rén zhǐ yī piáo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问题3:“我亦鹫峰同听法”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我亦鹫峰同听法”的下一句是: 岁时歌呗岂辞遥 , 诗句拼音为: suì shí gē bài qǐ cí yáo ,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我亦鹫峰同听法”全诗

北山三咏 宝公塔 (běi shān sān yǒng bǎo gōng tǎ)

朝代:宋    作者: 王安石

道林真骨葬青霄,窣堵千秋未寂寥。
宝势旁连大江起,尊形独受衆山朝。
云泉别寺分三径,香火幽人止一瓢。
我亦鹫峰同听法,岁时歌呗岂辞遥。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dào lín zhēn gǔ zàng qīng xiāo , sū dǔ qiān qiū wèi jì liáo 。
bǎo shì páng lián dà jiāng qǐ , zūn xíng dú shòu zhòng shān cháo 。
yún quán bié sì fēn sān jìng , xiāng huǒ yōu rén zhǐ yī piáo 。
wǒ yì jiù fēng tóng tīng fǎ , suì shí gē bài qǐ cí yáo 。

“我亦鹫峰同听法”繁体原文

北山三咏 寶公塔

道林真骨葬青霄,窣堵千秋未寂寥。
寶勢旁連大江起,尊形獨受衆山朝。
雲泉別寺分三徑,香火幽人止一瓢。
我亦鷲峰同聽法,歲時歌唄豈辭遥。

“我亦鹫峰同听法”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道林真骨葬青霄,窣堵千秋未寂寥。

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宝势旁连大江起,尊形独受衆山朝。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云泉别寺分三径,香火幽人止一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我亦鹫峰同听法,岁时歌呗岂辞遥。

“我亦鹫峰同听法”全诗注音

dào lín zhēn gǔ zàng qīng xiāo , sū dǔ qiān qiū wèi jì liáo 。

道林真骨葬青霄,窣堵千秋未寂寥。

bǎo shì páng lián dà jiāng qǐ , zūn xíng dú shòu zhòng shān cháo 。

宝势旁连大江起,尊形独受衆山朝。

yún quán bié sì fēn sān jìng , xiāng huǒ yōu rén zhǐ yī piáo 。

云泉别寺分三径,香火幽人止一瓢。

wǒ yì jiù fēng tóng tīng fǎ , suì shí gē bài qǐ cí yáo 。

我亦鹫峰同听法,岁时歌呗岂辞遥。

“我亦鹫峰同听法”全诗翻译

译文:
道林真骨葬在苍穹之上,千秋万代未曾消逝。
宝势延伸至大江之畔,尊容独自受万山的朝拜。
云泉别寺分布三条幽径,香火只供养一个隐居之人。
我也在鹫峰同听法教,每逢岁时歌颂礼赞岂会有所拘谨。

全诗概括:诗人描述了道林(可能指的是一位道教的高僧)的伟大和不朽。他的真骨葬在青霄之上,经历千秋万代仍未消逝。他的存在如宝势一般延伸至大江边,受到众多山峰的朝拜。他隐居在云泉别寺,幽静无人。诗人自称也在鹫峰听闻法教,每逢岁时也会歌颂礼赞,心与道林相通,而歌颂之情不受遥远的限制。整首诗歌表达了对伟大存在的崇敬和对道教信仰的表达。

“我亦鹫峰同听法”总结赏析

《北山三咏 宝公塔》是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道林宝公塔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该诗可以标签为:“咏物”、“宗教”、“山水”。
赏析:
在这首诗中,王安石以雄浑有力的笔触,描绘了宝公塔的壮丽和庄严。首句“道林真骨葬青霄”表现出宝公塔高耸入云,仿佛通往青霄之上的神秘通道。接着,“宝势旁连大江起”暗示了宝公塔的威严和庄严,好似与大江相连,气势非凡。而“云泉别寺分三径”则展示了它在山间幽静的环境,让人感受到宗教的宁静与神秘。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的敬仰之情,他愿意与宝公塔一同聆听佛法,不论岁月如何流转,都不会远离。整首诗通过对宝公塔的赞美,突显了王安石对佛教和自然景观的敬仰,以及对永恒之美的追求。

“我亦鹫峰同听法”诗句作者王安石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佑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锺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後改封荆。哲宗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更多...

“我亦鹫峰同听法”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