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qiú dào rén yǒng fú yè tóng cān èr shǒu qí yī
送求道人永福谒同参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朱松 (zhū sōng)

枯木岩头鸿鴈行,十年离别话偏长。
归时裹里日溪橘,应作雪峯薝卜香。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kū mù yán tóu hóng yàn xíng , shí nián lí bié huà piān cháng 。
guī shí guǒ lǐ rì xī jú , yìng zuò xuě fēng zhān bǔ xiā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枯木岩头,孤雁飞行,已有十年离别,寒暄话语格外珍长。
回家的时候,裹着当地的橘子,看起来仿佛是带着太阳的余晖。必然会有雪峰上的香草馨香扑鼻。

总结:

诗人描写了一只孤雁在枯木岩头飞行的景象,并抒发了对久别重逢的期盼之情。归途中,他裹着当地产的橘子,仿佛是带着家乡的余温回归。并预言着归家后,必会有雪峰上的香草散发出芬芳的香气。诗意深沉,情感真挚。

这首诗的主题可以标签为"离别与归乡"。诗人朱松以枯木岩头和鸿雁的景象开篇,表现了求道人的离别之情。鸿雁象征着离别,而岩头的枯木则增添了别离的凄凉感。接着,诗人提到了十年的离别,强调了时间的漫长,也突显了离别的深沉感情。
然后,诗人描述了求道人的归乡情景,他裹着里日的溪橘,这里的"裹里日"暗示了长时间的苦行修道,而"溪橘"可能代表着他在归乡路上的丰收。最后两句"应作雪峯薝卜香"则表现了求道人回归道场的心情,"雪峯"指的是雪山,"薝卜香"则可能指的是一种香草,这里用以表示归程的美好和庄严。
总之,这首诗以鲜明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离别和归乡的情感,表达了求道人漫长修道后的归来,感情真挚,富有禅宗意境。
标签:
- 离别与归乡
- 自然景物描写
- 修道与内心体验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朱松写的《送求道人永福谒同参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朱松介绍:🔈

朱松(一○九七~一一四三),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熹父。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尉,调南剑州尤溪尉,监泉州石井镇。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除秘书省正字,累迁承议郎。十年,因反对和议忤秦桧,出知饶州,未就,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有《韦斋集》十二卷,外集十卷,外集已佚。事见本集卷首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朱熹传》。 朱松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弘治邝璠刊《韦斋集》爲底本。校以清康熙程嵦刊本(简称程本)、雍正朱玉刊本(简称玉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郑镳抄本(简称郑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石仓历代诗选》(简称诗选)、《宋诗钞》及补... 查看更多>>

朱松的诗:

朱松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