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fēng kāng dào rén mò méi sān shǒu qí sān
三峰康道人墨梅三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朱松 (zhū sōng)

缃囊墨本入宣和,林下霜晨手自呵。
不学霜台要全树,动人春色一枝多。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xiāng náng mò běn rù xuān hé , lín xià shuāng chén shǒu zì hē 。
bù xué shuāng tái yào quán shù , dòng rén chūn sè yī zhī duō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缃囊墨本入宣和,林下霜晨手自呵。

缃囊:指绢囊,装载书籍的袋子;墨本:指书籍。诗人提及自己的书籍之旅,将宝贵的书籍携带入宣和时的场景。
林下:在林荫之下;霜晨:早晨有霜的时候。诗人在清晨带着书籍坐在树荫下,自我安慰。
不学霜台要全树,动人春色一枝多。

不学:无需效仿;霜台:寒露台,这里指极冷的地方;全树:指把整棵树都染白;动人春色一枝多:一朵花的美丽可以胜过整棵树的白。

总结:

诗人描述了自己将珍贵书籍带入宣和的情景,以及清晨在树荫下自我安慰。然后,诗人以春花的美丽为比喻,表达了不必去追求不必要的事物,只需一朵动人的花也足够。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深沉思索。

赏析:这首诗《三峰康道人墨梅三首 其三》写墨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画面。诗人以康道人的身份,借墨梅来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
首句“缃囊墨本入宣和”,缃囊指的是黄色的囊袋,暗示了梅花的颜色。墨本入宣和,意为将墨放入宣和年间,也就是说,墨梅的美丽早已在古代传颂。这句话表现了梅花的古老和珍贵。
接着,“林下霜晨手自呵”,林下的霜晨,意味着清晨的露水,诗人亲手触摸梅花,自我欣赏。这一句传递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和对梅花的深情。
接下来,“不学霜台要全树”,诗人提到不学霜台,意味着不需要模仿冰雪世界的景色,而是要把整棵梅树都变得美丽。这句话强调了梅花的独特之处,不需要依附于其他景致,就足以成为一幅美丽的画。
最后一句“动人春色一枝多”,表达了一枝墨梅就足以感动春天的美丽。这里“一枝多”意味着单一的梅花也可以成为春天的代表,动人心弦。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朱松写的《三峰康道人墨梅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朱松介绍:🔈

朱松(一○九七~一一四三),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熹父。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尉,调南剑州尤溪尉,监泉州石井镇。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除秘书省正字,累迁承议郎。十年,因反对和议忤秦桧,出知饶州,未就,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有《韦斋集》十二卷,外集十卷,外集已佚。事见本集卷首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朱熹传》。 朱松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弘治邝璠刊《韦斋集》爲底本。校以清康熙程嵦刊本(简称程本)、雍正朱玉刊本(简称玉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郑镳抄本(简称郑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石仓历代诗选》(简称诗选)、《宋诗钞》及补... 查看更多>>

朱松的诗:

朱松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