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 xī èr shǒu qí yī
秋夕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韩琦 (hán qí)

大暑丧余酷,凉秋袪众瘥。
歊氛随雨断,素景入宵多。
雁影穿池月,蛩声出砌莎。
披襟予自快,楚泽任悲歌。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dà shǔ sàng yú kù , liáng qiū qū zhòng chài 。
xiāo fēn suí yǔ duàn , sù jǐng rù xiāo duō 。
yàn yǐng chuān chí yuè , qióng shēng chū qì shā 。
pī jīn yǔ zì kuài , chǔ zé rèn bēi gē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大暑过后依然酷热,但凉爽的秋天已经消除了人们的疲劳和病痛。
凉雨洗涤着空气,夜晚的景色更加清凉宜人。
候鸟的倩影穿越池塘的月光,蛩蛩蟋蟋的鸣声从花园中传来。
我敞开衣襟,感到自在舒畅,任凭悲伤之情在楚地的泽国中自由歌唱。



总结:

诗人描绘了大暑过后的秋天景象。虽然炎热仍存,但秋意已浓。凉雨洗涤着空气,夜晚的景色清凉宜人。候鸟飞过池塘的月光,蛩蟋的鸣声在花园中响起。诗人披敞衣襟,感受到自在和舒畅,放任悲伤之情自由地在楚地的泽国中歌唱。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凉爽秋天的喜悦和舒畅的心情。

《秋夕二首 其一》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韩琦的作品,描写了秋天的夜晚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音韵,表达了诗人对秋夕的独特感慨。
首先,诗人以“大暑丧余酷”开篇,点明了诗歌的背景是大暑过后的初秋。此时天气已经不那么酷热,暑气渐消,进入了凉爽的秋季。
接着,诗人写到“歊氛随雨断,素景入宵多”,通过雨水的洗涤,大地上的尘埃被清洗,夜晚的景色变得宁静和明亮。这里的“素景”表现出秋天夜晚的明亮景色,与夏日的炎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中提到“雁影穿池月,蛩声出砌莎”,这些意象增强了秋夜的感觉。飞翔的雁群在明亮的月光下划过池塘,而田间的蛩蛩则在石砌的路边鸣叫,形成了秋夜特有的声音和景象。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境,说“披襟予自快,楚泽任悲歌”。他感到内心愉悦,愿意留在这秋夜的楚国之地,自由地吟唱悲歌,这种情感与诗中清爽的秋夜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韩琦写的《秋夕二首》系列:

还为您找到 1 首名为《秋夕二首 其一》的诗:

本文作者韩琦介绍:🔈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宝元初西夏事起,爲陕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着,与范仲淹并称“韩范”。庆历三年(一○四三)爲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嘉佑元年(一○五六)爲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即位,仍爲相,封魏国公。神宗立,琦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不久再次经略陕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复请归相州。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後因反对青苗法,与... 查看更多>>

韩琦的诗:

  • 琼花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年年后土祠,...

  • 夜合

    俗人之爱花,重色不重香。吾今得真赏,...

  • 蜂虿

    事小不可忽,议或戒蜂虿。蜂虿之中人,...

  • 啄木

    剥剥复卜卜,意若念良木。营营求蠹心,...

  • 来鳦

    来鳦趋社期,翩若天外至。徘徊大厦间,...

  • 感花

    雕堂瞰宝栏,有花病不妍。谁知穷山颠,...

  • 落叶

    人观落叶悲,我视落叶喜。请看四序速,...

  • 读刘易春秋新解

    夫子春秋之所记,二百四十有二年。谨严...

  • 答孙植太博後园宴射

    花梢点红芽绿茁,宴亭爽垲堋云列。呼宾...

  • 广陵大雪

    淮南常岁冬犹燠,今年阴沴何严酷。黑云...

  • 韩琦诗全集>>

韩琦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