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李峤,巨山的诗,有关李峤,巨山的古诗大全

更少结果 (更少结果比更多结果准确)
注:由于字的前后关联、同名等问题的存在,匹配可能存在误差,请自行甄别。
  • 送特进李峤入都祔庙 —— 徐彦伯

    特进三公下,台臣百揆先。
    孝图开寝石,祠主卜牲筵。
    恩级青纶赐,徂装紫橐悬。
    绸缪金鼎席,宴饯玉潢川。
    北斗分征路,东山起赠篇。
    乐池歌绿藻,梁苑藉红荃。
    骑转商岩日,旌摇关塞烟。
    庙堂须鲠议,锦节伫来旋。

  • 李峤得胜字 —— 骆宾王

    芳尊徒自满,别恨转难胜。
    客似游江岸,人疑上灞陵。
    寒更承夜永,凉景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 李峤 —— 崔泰之

    台阁神仙地,衣冠君子乡。
    昨朝犹对坐,今日忽云亡。
    魂随司命鬼,魄逐见阎王。
    此时罢欢笑,无复向朝堂。

  • 大涤洞 —— 白元鉴

    名山閟灵府,隐士此寻真。
    仙去空遗鼓,云扃不见人。
    川源世上异,日月洞中春。
    欲出虚无境,应修有待身。
    (见《洞霄诗集》。
    )(〖1〗邓牧《洞霄图志》卷二《山水门·大涤山》条:「大涤山,在宫〖指洞霄宫〗北,凡四峯,於九锁内最为巨山
    西洞据其领,石室出其半,天坛冠其颠,皆山中胜处也。
    是山以洞名之。
    旧志谓大可以洗涤尘心,故名大涤。
    ……元同先生剑履瘗山下。
    」〖2〗又《洞霄图志》卷三《洞府门·大涤洞》条:「大涤洞在宫西北半里。
    《茅君传》云第三十四洞天,名大涤元盖之天。
    周围四百里,……相传元同先生入游,见龙麟异境,花木鲜繁,自华阳而归〖望按前文有云:与华阳林屋邃道通〗。
    洞门石鼓,广可寻丈,扣之逄逄有声。
    」)。

  • 前言 —— 童养年 现代

    唐诗体制繁复。
    前承乐府、古风,後启律诗、杂言,抒情、说理、敍事、写景,蔚为大观。
    上自达官,下至隐逸,文士笔述,民间口传,遍地开花,丰富多彩。
    它在中国诗坛上,也在世界诗歌史上,都占有并将永久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唐、宋、元至明中叶以前,唐诗选本多,而全集少。
    明中期以後,渐有人重视唐诗全集的编刻,便断代分期出书,流传极少。
    如隆庆时吴琯等《唐诗纪》,只成初唐、盛唐。
    至清康熙四十五、六年间,才开始根据胡震亨《唐音统签》及钱谦益、季振宜连接编辑的《全唐诗集》(只有稿本。
    初稿为不同版本的诗集拼成,有抄有刻,我曾写出目录,留备参考。
    该稿现在台湾。
    清内府旧藏是重抄稿本。
    )综合改编成为现时仍在通行的《全唐诗》。
    《全唐诗》共九百卷,收诗五万余首。
    因时时急於求成,存在不少缺点错误。
    近代有不昳,如刘师培、李嘉言等提出勘误和改编的意见,偶然也提到尚有可补之诗。
    日本河世宁能早在我国韩隆时期进行《全唐诗》的辑逸工作,虽然所辑有限,又多属摘句,最後附李峤几首诗的校异,也还是值得欢迎的。
    近半个世纪中,有罗振玉、王重民,包括最近舒学等,单从敦惶遗书中先後辑出唐人遗诗共约一百八十首。
    只限於文士的雅言诗,而未收民间的口语诗,终令人对唐诗有不全之感。
    我在较长时期,对全汉至隋诗、全唐诗,都留心辑补,随见随钞,各有积稿。
    现中华书局以《全唐诗》先行再版,广徵补遗。
    最近一年多,我根据原辑加工,仅就手边可利用的书,加以钞补,五百五十余人,诗一千余首,摘句(一联一韵作为一句)二百三十以上,词三十一首,编为二十一卷。
    现时的工作以补为主,但也以补带校。
    如不事先反复细校,则又不知缺在何处。
    多卷集的大家、名家,比较难补,而零句比全诗更难补。
    古今学者中,虽对某一家某一集,进行过专门的研究,而竟不知何者可补,或虽补而反误。
    明、清刻本中,误补者更多一些。
    如《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张籍集》,极为错乱,有《台城》及其他十题,共十七首,实为刘禹锡诗,《杨柳送客》等四首,为李益诗,竟大量收入。
    席刻《唐诗百名家集》中,《马戴集》比《全唐诗》多出《早秋宿崔业居处》以下九首,皆为秦系诗,又席刻百家有《于邺集》,江标五十家小集有《于武陵集》。
    《唐诗纪事》及《全唐诗》都分作二家,据《唐才子传》,武陵为邺之字,实为一人。
    也有些诗。
    见於两家以上,不能肯定为某一人诗者,保留诗题,文字出入较大者并存。
    有此诗虽有疑问,如王维乐府诗等,也作为附录保存,留待後来学者参考。
    以上这些情况,都在诗前、诗後或诗人小传中,加以说明。
    体例问题:现在略依原书凡例,如已有传的,就不再录,没有传而可以查到的,就畧补小传。
    如暂时查不出,就参照原书前後人次,订其时代。
    否则统依姓名笔划,集中放在「无世次」一卷之中。
    本辑稿每诗後面,都注明出处。
    所附小传及诗解等,大都引用原文,形式近於《宋诗纪事》。
    原书补遗、歌谣、神仙等诗,也是如此。
    不过有详、有略、也有遗漏,又多数不注出处。
    这对以後校勘或改编《全唐诗》,有一定困难。
    本辑稿破除以往惯例,不论帝王将相、朝野人士、妇女、僧道,都按时代先後排刊。
    缺姓名而有时代,或有关人物可寻,也依照上例列入。
    本辑稿略依《唐诗品汇》及《诗薮》、《唐音癸签》所论,暂分为初、盛、中、晚。
    五代十国补诗较多,(李调元《全五代诗》晚全唐诗於,缺漏还很多。
    )题作《全唐五代诗续补遗》,也是可以的。
    胡震亨对胡应麟的论述,比较佩服。
    但初、盛、中、晚,具体细分,又不尽相同。
    如应麟以李适、孙逖为盛唐,震亨改为初唐;应麟以包融为初唐,刘方平为中唐,震亨都改为盛唐;应麟以元载、苏涣为盛唐,震亨改为中唐;应麟以魏謩、孙元宴为中唐,震亨又改为晚唐;应麟以杜荀鹤、沈彬、陈陶、黄滔特为晚唐,震亨改为闰唐(即五代十国)。
    而初、盛、中、晚之中,又各有先後,至于五代十国诗在《全唐诗》中混而不分,现也略依《全五代诗》并参照《五代史》、《十国春秋》加以区分。
    本稿是继《全唐诗》原有补遗辑补的,故称《续补遗》。
    笔者限於时间和水平,目前只能勉成此初稿,难免有误有漏,至於修改补充,更准确地加以排比,则有待今後进一步的努力。
    童养年於安徽大学一九八○年四月。

  • 游石淙诗(幷序) —— 武曌(则天后)

    若夫圆峤方壶,涉沧波而靡际;金台玉阙,陟玄圃而无阶。
    惟闻《山海》之经,空览《神仙》之记。
    爰有石淙者,即平乐涧也。
    尔其近接嵩领,俯届箕峯,瞻少室兮若莲,睇颍川兮如带。
    既而蹑崎岖之山径,荫蒙密之藤萝,汹涌洪湍,落虚潭而送响;高低翠壁,列幽涧而开筵。
    密叶舒帷,屏氛而荡燠;疏松引吹,清麦候以含凉。
    就林薮而王心神,对烟霞具而涤尘累。
    森沈丘壑,即是桃源;淼漫平流,还浮竹箭。
    [纫](网)薜荔而成帐,耸莲石而如楼。
    洞口全开,溜千年之芳髓,山腰半坼,吐十里之香粳。
    无烦崑阆之游,自然形势之所。
    当使人题彩翰,各写琼篇,庶无滞於幽栖,冀不孤於泉石。
    各题四韵,咸赋七言。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六○《嵩山部》○今按:此诗在《全唐诗》一般有诗序者,大都全录,此系遗漏。
    现特补序,诗不重录。
    又《图书集成》推崇卷,作嵩山石淙侍宴应制者,有宋之问、沈佺期、苏味道、李峤诸人。
    )(据《金石萃编》卷六十三校改。
    )。

  • 登楼 —— 朱佐日

    空(〖1〗《唐诗纪事》、《全唐诗》二五三作王之涣,《全唐诗》二○三又作处士朱斌。
    〖2〗武后尝吟诗云云,问是谁作,李峤对曰:「御史朱佐日诗也。
    」赐彩百疋,转侍御史。
    ○《舆地纪胜》五《平江府·人物》、《中国人名大辞典》)(〖此诗作者凡有三说。
    其一为王之涣作,题作《登鹳鹊楼》,以《文苑英华》卷三一二所收为最早,宋执行所着《温公续诗话》、《梦溪笔谈》卷十五、《唐诗纪事》卷二六皆沿之,今人亦多从此说。
    其二为朱斌作,以收诗迄止年代距王之涣去世仅隔二年〖天宝三载〗的芮挺章《国秀集》卷下为最早,同书亦收有王之涣诗。
    其三即朱佐日作,除《舆地纪胜》外,又见於《记纂渊海》卷二十四及《吴郡志》卷二十二,《吴郡志》幷注明此条出自《翰林盛事》。
    《翰林盛事》为唐人张着撰,约撰成於大历、贞元间,今已佚,《郡斋读书志》卷二、《直斋书录解题》卷五均着录。
    以三说出现的次第言,朱斌最早,朱佐日次之,王之涣为最迟。
    《千唐志斋藏志》九○○页有朱佐日墓志,官武强县尉,待物人,天宝十三载卒,年四十九,似为另一人。
    〗)。

  • 咏霜朝城上乌 —— 王拊

    霜旦早晖通,城乌渐扬空。
    声喧高叠(疑)外,曲韵楚琴中。
    楼寒映晓日,竿迥噪朝风。
    虽狎金墉上,独(一作「犹」)畏虎贲弓。
    (同书卷三二八)(按:王拊事迹不详。
    《英华》录前诗於王胄诗後,骆宾王前,录後诗於杨师道诗後,李峤诗前,因知为初唐人。
    )。

  • 应制 二 —— 宗楚客

    仪乾开宝历,御极转金轮。
    (同前书同卷引宗楚诗)(按:《海录碎事》卷十录初唐人应制诗句,中署宗楚客作者四联,《全唐诗》卷四六收入三联,其中「七萃銮舆动,千年瑞检开」二句,为李峤《奉和拜洛应制》之首二句,叶氏误署。
    《全唐诗》未收之「殷荐三神享,明祠万玉陪」,为李峤同诗中句,文字略异。
    同卷另录李宗楚诗一句,当为宗楚客之讹,今录入。
    )。

  • 时人为苏頲语(题拟) —— 佚名

    苏瓌有子,李峤无儿。
    (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四引《朝野佥载》)。

  • 游文水寿宁院 —— 吕陶

    重岩一水源何长,下浸十顷同江乡。
    环堤数里植垂柳,缘阴交盖西风凉。
    危桥迤逦渡前岸,古寺直枕山之冈。
    门阑閟邃户庭阔,金碧间鬬皆煌煌。
    并人事佛素已谨,挟以富力尤辉光。
    三朝宸札旧所赐,奎文宝蹟人间藏。
    有如方岳处厚地,镇压万衆传无疆。
    西园嘉卉不知数,春晖尽许开琳琅。
    东偏小池亦足爱,秋色未老芙蕖香。
    寺旁有曰武陵者,高碑大字言其详。
    武周一旦改唐祚,天倾地转无乾纲。
    睿皇书碑李峤记,常时气焰安可量。
    神功距此四百载,孤坟虽在郊原荒。
    年年秋潦过坟侧,枯尽白草空斜阳。
    且怜景物为一饮,谁暇对酒论兴亡。

  • 德相所示论书聊复戯酬 —— 沈辽

    野舍老余生,雅尚今已惬。
    不逃世忧患,余事寄巾蹀。
    行寻青山转,坐对青山叠。
    欲随白云去,傥与幽人接。
    盘桓太清洞,怅望长江艓。
    昔时古锦嚢,今还白羽箑。
    不复叔夜煆,真得孙登摄。
    九华一枯藜,青溪一孤楫。
    得丧苟自达,死生安足惵。
    朱顔久不驻,白髪何为镊。
    羣物自流转,吾生寄天燮。
    德相屡相过,老夫宁足蹑。
    由来废井水,不如长剑铗。
    往往论书法,轩轩两目睫。
    中郎石经在,元常表军捷。
    汉魏多传人,至宋有遗帖。
    唐室初最盛,渐衰自中叶。
    欧虞缅谁嗣,顔桞何足躐。
    篆籕昔难工,草圣谁敢輙。
    巨山作散隶,雄古掀龙鬛。
    贞观喜飞白,凌厉腾春蝶。
    岂特豁神观,直可祛鬼魇。
    古人有所寓,天性难必协。
    所志有小大,其材有勇怯。
    或惮懦文雅,或轩昂豪侠。
    或转战鞍马,或驱驰弋猎。
    或发於止谏,或得於讼牒。
    或奋夺床陛,或造成械槢。
    或为神所追,或自执所劫。
    或醉以贾祸,或诈以行谍。
    或习於娱乐,或劳於呿嗋。
    有灿如文锦,有劲如金梜。
    有倚如戈锋,有点如山嶪。
    有驶或如波,有媚或如靥。
    或腾如烟霏,或落如鸟跕。
    渊妙欲飞动,拙恶愧偏擪。
    当寝或不寐,当昼亦忘饁。
    有誉终甚微,或毁则羣嗫。
    为功有不至,考古安能厌。
    十年幸能就,万金毫岂浥。
    金玉敷卷轴,龙蛇閟箱笈。
    是惟小夫技,宁当丈夫业。
    譬如论唐虞,何曾道郇叶。
    如君负髙识,於此何足挟。
    一战虽未霸,遐心岂即怗。
    朝廷方洽熙,四夷皆远慑。
    坐复洮河地,直捣幽燕脇。
    朝夕奏奇功,羣儒争鼓箧。
    太平任文治,战血何烦喋。
    道德以为宇,威武以为堞。
    岂比叔孙生,杂用随何颊。
    吾衰何可道,不死同原涉。

  • 致政王殿丞逍遥亭 —— 黄庭坚

    漆园着书五十二,致意最在逍遥游。
    後来作者逐音响,百一未必知庄周。
    幽人往往泥出处,俗士不可与庄语。
    逍遥如何,一蛇一龙。
    以无为当有,以守雌为雄。
    与物无对,无内无外。
    与民成功,有物有对。
    左肘生杨观物化,右臂为鸡即时夜。
    果若乘气有待游,如何六气无穷谢。
    天之苍苍非正色,道真微妙安可得。
    利害丛中火甚多,此心寂寞谁能识。
    丈人春秋诚未高,视听聪明齿牙牢。
    所为淳拙有深越,持置酷似巨山陶。
    平生刚直折不得,目送飞鸿向宾客。
    早束衣冠林底眠,非关暮年俗眼白。
    种田百亩初为酒,买地一区今有宅。
    家人岁计不婴心,两儿长不能措画。
    迩来信己不问天,万事逍遥只眼前。
    何必读书始晓事,此翁暗合庄生意。

  • 记梦诗 其二 —— 葛胜仲

    元丰功成身退闲,锺山小筑掩松关。
    莘莘学子求卒业,说经閙若闤门间。
    木铎兹文繄笔砚,紫绶垂腰眼岩电。
    似闻一日置心猿,道德功名无不办。
    配食孔庙时烝祠,子生其後不识之。
    文章津源已默付,名爵岂待顔髪衰。
    向来李峤梦双笔,至今辞藻无伦匹。
    纳监唾口难细论,谓言不信有如日。

  • 送张巨山著作使闽分韵得我字 —— 陈渊

    道山仙者居,是中乃置我。
    白前英俊前,糠粃出扬簸。
    同寮事阔略,未忍弃衰惰。
    日闻所不闻,更欲学其可。
    张侯廊庙器,文字粲藻火。
    一班见余论,已足践青琐。
    欣然取使节,去我何其果。
    无乃万斛舟,未授济川柁。
    相携湖上别,酒尽重城锁。
    分离情已重,去住计谁左。
    从来洞庭野,乘雁不加夥。
    何日西江潮,送我东归舸。

共 4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