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èng yóu sān shǒu qí èr
梦游三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徐铉 (xú xuàn)

绣幌银屏杳霭间,若非魂梦到应难。
窗前人静偏宜夜,户内春浓不识寒。
蘸甲递觞织似玉,含词忍笑腻于檀。
锦书若要知名字,满县花开不姓潘。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xiù huǎng yín píng yǎo ǎi jiān , ruò fēi hún mèng dào yìng nán 。
chuāng qián rén jìng piān yí yè , hù nèi chūn nóng bù shí hán 。
zhàn jiǎ dì shāng zhī sì yù , hán cí rěn xiào nì yú tán 。
jǐn shū ruò yào zhī míng zì , mǎn xiàn huā kāi bù xìng pā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绣幌和银屏之间隔着一层朦胧的霭气,如果不是魂灵在梦中才能到达这里应该是很难实现的。
窗前的人静静地坐着,更适合在夜晚,屋内的春意浓郁,感觉不到丝毫寒冷。
沾满酒的盏杯在人们之间传递,织品闪烁着玉般的光泽,言辞充满了嬉笑,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如果要知道锦书上的名字,那就是满县的花朵都开放了,但并非姓潘的人。

赏析:这首诗《梦游三首 其二》是徐铉创作的,表现了一种美好、宁静的境界,通过诗人梦中的情景来描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中首句“绣幌银屏杳霭间”通过银幕和幔帐的意象,将诗人带入了一个隐秘的梦境中。这里的“绣幌”和“银屏”传达了一种华美和神秘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仙境。而“杳霭间”则强调了这个梦境的虚幻和朦胧,使人感到恍若隔世。
接下来的几句“若非魂梦到应难。窗前人静偏宜夜,户内春浓不识寒。”描述了诗人在梦中的感受。诗人认为这个梦境之美几乎难以言表,仿佛是魂灵漂浮其中。夜晚的宁静和春天的温暖进一步营造出一个宜人的梦境环境。
接着诗中出现“蘸甲递觞织似玉,含词忍笑腻于檀。”这里描写了梦中的场景,有人在品酒,互相交流,这一幕令人感到欢愉和温馨。用词如“蘸甲”、“觞”、“织似玉”都充满了华美的意象,而“含词忍笑腻于檀”则表现出了人们畅谈的场面,情感丰富。
最后两句“锦书若要知名字,满县花开不姓潘。”则以一种轻松的调子收尾,暗示着这个梦境中的人物或许有一些趣事或秘密,但是诗人并不着重揭示,留下了一丝神秘感。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徐铉写的《梦游三首》系列:

还为您找到 1 首名为《梦游三首 其二》的诗:

本文作者徐铉介绍:🔈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於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於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於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查看更多>>

徐铉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