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āi fǔ lù gōng tài shī dé xiè xī guī jǐn fù qī yán sì yùn shī wǔ shǒu bài sòng qí wǔ
开府潞公太师得谢西归谨赋七言四韵诗五首拜送 其五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颂 (sū sòng)

久持邦柄擅斯文,却扫丘园脱世纷。
已用三篇作霖雨,回看万事似浮云。
何须棨戟荣归路,自有旗常载旧勋。
欲别延英犹造膝,老臣虽去不忘君。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jiǔ chí bāng bǐng shàn sī wén , què sǎo qiū yuán tuō shì fēn 。
yǐ yòng sān piān zuò lín yǔ , huí kàn wàn shì sì fú yún 。
hé xū qǐ jǐ róng guī lù , zì yǒu qí cháng zǎi jiù xūn 。
yù bié yán yīng yóu zào xī , lǎo chén suī qù bù wàng jū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久久地拿着国家的权柄,擅长写作文章,却放下扫帚,离开尘世纷扰。

已经写了三篇文章来抒发心中的霖雨之感,回过头看,万事都如同浮云般虚幻。

何须手持战戟荣归故土的路,因为旗帜上常载着旧时的功勋。

即将离别时,延英(皇帝的尊称)还亲自来拜访,仍跪在老臣的膝前,虽然老臣即将离去,但永远不会忘记君王。

全诗概括:诗人通过描述自己长期执政,善于写作,但放下权柄返璞归真的情景,表达了对世俗荣华的超脱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诗人已写下三篇描绘雨景的文章,意味着他在文学创作上已有所成就,但在回顾一生时,发现一切都如浮云般虚幻。诗中也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君王的感激之情,即使在告别时也不会忘记君王的恩典。

这首诗《开府潞公太师得谢西归谨赋七言四韵诗五首拜送 其五》是苏颂所作,诗意深邃,表达了对潞公太师谢安的敬仰之情。以下是赏析:和标签:
赏析:
这首诗以七言四韵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潞公太师谢安的钦佩和感慨之情。首先,诗人以"久持邦柄擅斯文"开篇,赞颂谢安长期在国家大权中执掌,且才华出众。接着,诗中提到"已用三篇作霖雨",指的是谢安的文学才华,他的文笔如雨露滋润大地。然后,"回看万事似浮云"表达了一切事物都如浮云般瞬息而逝,唯有文学永恒。接下来,诗人表示不必为了功名荣誉而战斗,因为谢安已经积累了丰功伟绩,有旗帜传承他的荣耀。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谢安的敬意和不忘之情,即使离去也将永远怀念。
标签:
抒情、咏人、励志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颂写的《开府潞公太师得谢西归谨赋七言四韵诗五首拜送》系列:

本文作者苏颂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佑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佑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台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 查看更多>>

苏颂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