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yǐng shū jì fó yìn qí èr
和颖叔寄佛印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彭汝砺 (péng rǔ lì)

忆留铁瓮城经夏,却泛金山寺看秋。
钟梵去随沧海远,楼台低涌大江流。
波澜隠约开龙国,烟雾分明见蜃楼。
他日上方容听法,不应疑我皱眉头。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yì liú tiě wèng chéng jīng xià , què fàn jīn shān sì kàn qiū 。
zhōng fàn qù suí cāng hǎi yuǎn , lóu tái dī yǒng dà jiāng liú 。
bō lán yǐn yuē kāi lóng guó , yān wù fēn míng jiàn shèn lóu 。
tā rì shàng fāng róng tīng fǎ , bù yìng yí wǒ zhòu méi tóu 。

动物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忆留铁瓮城经过夏天,现在又漂泊到金山寺看秋景。
钟声和佛号随着茫茫沧海远去,高楼大厦低垂在长江流水中。
波澜起伏间隐约出现龙的国度,烟雾弥漫中清晰可见蜃楼幻影。
将来若有机缘攀登高处,虔诚地听取佛法,别有一番心境,不应怀疑我会皱眉头。
总结:这篇古文描述了作者回忆在留铁瓮城度过夏天,后来游历到金山寺观赏秋景的经历。文中描写了随着钟声和佛号远去的旅途,以及在江水中低垂的楼台。又通过波澜起伏中出现龙国和烟雾中的蜃楼,表现了奇妙的景观。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希望能够虔诚地聆听佛法,心怀宁静,不被困惑扰扰。

赏析:这首诗《和颖叔寄佛印 其二》是彭汝砺创作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在特定的背景下对佛印寺的景致和情感的体验。整首诗以古刹佛印寺为背景,通过对寺庙及其周边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秋日寺庙的画面。
首句"忆留铁瓮城经夏",表现了作者的回忆,他曾在夏季访问过佛印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却泛金山寺看秋"则在对比中突显了季节的变迁,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这两句描写了作者对佛印寺的情感基础。
第二句"钟梵去随沧海远",寺庙的钟声传向远方,象征着佛教的普及,以及信仰的传播。"楼台低涌大江流"则将寺庙与江水相连接,增添了景色的层次感。
第三句"波澜隐约开龙国",通过"龙国"的形象描绘出佛印寺的神秘与壮丽。"烟雾分明见蜃楼"则表现了寺庙被薄雾缭绕,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最后一句"他日上方容听法,不应疑我皱眉头"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尊崇,希望未来有机会再次前往佛印寺听法。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神秘的佛印寺景致,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信仰的尊敬和向往。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彭汝砺写的《和颖叔寄佛印》系列:

本文作者彭汝砺介绍:🔈

彭汝砺(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授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神宗熙宁初,召爲监察御史里行。元丰初,出爲江西转运判官,徙提点京西刑狱。哲宗元佑二年(一○八七),爲起居舍人,逾年迁中书舍人。以言事落职知徐州,旋加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进吏部尚书。因刘贽事出知江州,绍圣二年(一○九五)正月,召爲枢密都承旨,未及赴而卒(《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一曾肇《彭待制汝砺墓志铭》),年五十四。着有《易义》、《诗义》及诗文五十卷(《宋史·艺文志》着录四十卷),已佚。後人收辑遗诗爲《鄱阳集》十二卷,编次多舛误重复。《宋史》卷三四六有传。彭汝... 查看更多>>

彭汝砺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