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ù lí xī gé èr shǒu yī
不离西阁二首 一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杜甫 (dù fǔ)

江柳非时发,江花冷色频。
地偏应有瘴,腊近已含春。
失学从愚子,无家住老身。
不知西阁意,肯别定留人。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jiāng liǔ fēi shí fā , jiāng huā lěng sè pín 。
dì piān yīng yǒu zhàng , là jìn yǐ hán chūn 。
shī xué cóng yú zǐ , wú jiā zhù lǎo shēn 。
bù zhī xī gé yì , kěn bié dìng liú rén 。

不離西閣二首 一

—— 杜甫

江柳非時發,江花冷色頻。
地偏應有瘴,臘近已含春。
失學從愚子,無家住老身。
不知西閣意,肯別定留人。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jiāng liǔ fēi shí fā , jiāng huā lěng sè pín 。
dì piān yīng yǒu zhàng , là jìn yǐ hán chūn 。
shī xué cóng yú zǐ , wú jiā zhù lǎo shēn 。
bù zhī xī gé yì , kěn bié dìng liú ré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江边的柳树在不合时宜地发芽,江面上的花朵呈现出冷淡的颜色时常开放。
这地方可能有疟疾的毒气,冬末春初的气候已经显露出来。
因为失去了学业,我成了一个愚昧的人,无家可归,只有老去的身躯。
不知道西阁的主人意欲何为,是否愿意让我离去,还是会留下我这个无依无靠的人。



总结:

诗人描绘了江边的景色,柳树和花朵都在不合时宜地出现,给人一种冷寂之感。地方可能有疟疾的毒气,而季节的变迁也逐渐显露出冬去春来的迹象。诗人自嘲地表达了自己失学无家的境况,同时探究了西阁主人的意图,不知是否会被留下还是被驱逐。整首诗透露出一种孤寂、迷茫和无奈的情绪。

赏析:
这是杜甫的《不离西阁二首之一》,诗人以典型的杜甫风格,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沮丧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人以江柳和江花的景象作为诗的开篇,描绘了江边的景色。江柳虽然已经不是生长的季节,却依然顽强地发出新芽,而江花则在寒冷中展现出冷峻的色彩。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暗示了诗人生活中的坎坷和逆境,同时也表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地偏应有瘴,腊近已含春,暗示了所处环境的恶劣和变幻莫测。瘴气可能会带来疾病,而春天的临近又似乎给人一线希望,但这种希望却又是虚幻的。这种对环境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困惑和无奈。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谈到了自己的遭遇。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只能随愚子流浪,没有了家,年老无依。这种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晚年生活的感慨。他身无分文,不知道西阁的主人是否愿意收留他,这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人情冷漠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遭遇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颓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是一首充满忧伤和沉痛的诗篇,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反衬,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无奈感。
标签: 抒情、写景、哀怨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杜甫写的《不离西阁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杜甫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爲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後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爲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爲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於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 查看更多>>

杜甫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