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xiān dōu shān èr shǒu qí yī
题仙都山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曾会 (zēng huì)

时常展画图,今喜到仙都。
尽得烟霞景,方知手笔粗。
擎天成一柱,镇地出三吴。
苔片封车辙,莲香泛鼎湖。
占风来海国,迎日上云衢。
似笋千寻直,如蓝四面铺。
秀能通造化,高岂碍抟扶。
雷雨生岩窦,星辰遶药炉。
金华惭叱石,玉女望投壶。
观古坛尤在,碑荒字半无。
未曾迷阮肇,何倦醉麻姑。
尘外标名异,空中立影孤。
笑秦铭泰岳,嫌舜葬苍梧。
夏月风长满,秋霜草不枯。
步虚吟羽客,滴翠湿樵夫。
独称瀛洲侣,吟看典郡符。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

shí cháng zhǎn huà tú , jīn xǐ dào xiān dōu 。
jìn dé yān xiá jǐng , fāng zhī shǒu bǐ cū 。
qíng tiān chéng yī zhù , zhèn dì chū sān wú 。
tái piàn fēng chē zhé , lián xiāng fàn dǐng hú 。
zhàn fēng lái hǎi guó , yíng rì shàng yún qú 。
sì sǔn qiān xún zhí , rú lán sì miàn pù 。
xiù néng tōng zào huà , gāo qǐ ài tuán fú 。
léi yǔ shēng yán dòu , xīng chén rào yào lú 。
jīn huá cán chì shí , yù nǚ wàng tóu hú 。
guān gǔ tán yóu zài , bēi huāng zì bàn wú 。
wèi céng mí ruǎn zhào , hé juàn zuì má gū 。
chén wài biāo míng yì , kōng zhōng lì yǐng gū 。
xiào qín míng tài yuè , xián shùn zàng cāng wú 。
xià yuè fēng cháng mǎn , qiū shuāng cǎo bù kū 。
bù xū yín yǔ kè , dī cuì shī qiáo fū 。
dú chēng yíng zhōu lǚ , yín kàn diǎn jùn fú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时常展示绘画作品,今天喜欢来到了仙都。
完美地表现了烟霞美景,才知道自己的画技尚需提高。
高大如擎天一柱,镇压着三吴地区。
苔藓覆盖着车辙,莲花的香气弥漫在鼎湖之上。
占风而来,像是从海国飞来,迎着朝阳上云衢。
形状像笋,千丈之高,四周如蓝色地毯铺展。
它的秀美能够传递造化之功,高大的身姿岂能妨碍抟扶之道。
雷雨孕育了岩石洞窟,星辰围绕药炉旋转。
金华山惭愧地低声谦卑,玉女峰期待着献上投壶。
观赏古坛仍然显著,碑文虽有些残缺。
从未被迷失在阮肇的墓志铭中,为何厌倦醉心于麻姑之言。
脱离尘世的人有着异于常人的名望,在空中独自立着身影。
笑骂秦始皇泰山之举,嫌弃舜帝安葬在苍梧。
夏日长风吹满山间,秋霜降临草木不枯。
步行虚无之境,吟咏羽客之音,滴水翠绿湿润樵夫。
他自称是瀛洲仙侣,吟唱着典章文法的符文。



总结:

诗人欣赏了一幅绘画,画中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观和古坛遗迹。他感慨自己的画技有待提高,但也对自然美景赞叹不已。诗人将画作比喻为高大的柱子,它镇压着三吴地区,蕴含着造化之力。他形容画面中苔藓覆盖着车辙,莲香弥漫在湖水之上,仿佛置身其中。诗人感触自然之美,比喻自己站在画外,如同瀛洲仙侣,吟咏着典章文法。同时,他也借诗中所描绘的画作,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舜和秦始皇的赞叹与思考。整首诗以古画为背景,抒发了对自然美景和历史人物的思考和感慨。

赏析:这是曾会创作的《题仙都山二首》之一,描写了仙都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山上的神秘氛围。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调展示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山水景色的赞美。
首先,诗人提到了自己常常展开画图,但今日来到仙都山后,才领悟到自己以前的画笔显得有些粗糙。这表达了诗人在仙都山面前感到自己绘画技巧的不足,同时也强调了山的美丽。
诗中描写了仙都山的壮观景色,如擎天成一柱、镇地出三吴等,这些描写彰显了山势的雄伟壮观,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
诗人还通过描写一些具体的景物和现象,如莲香泛鼎湖、雷雨生岩窦、金华惭叱石等,丰富了诗中的意象,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仙都山的神秘和奇妙。
诗人还在诗中提到了一些历史典故,如阮肇、麻姑、苍梧等,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最后,诗人以步虚吟羽客、滴翠湿樵夫等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虚怀若谷和对仙都山的向往之情。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曾会写的《题仙都山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曾会介绍:🔈

曾会,字宗元,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初授光禄寺丞,累迁殿中丞、知宣州。真宗大中祥符末,由三司判官出爲两浙转运使。历典七郡,擢刑部郎中、集贤殿修撰。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知明州,卒於官。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四一有传。今录诗九首。 查看更多>>

曾会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