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guò suǒ huà kū mù zhú shí sān shǒu qí sān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轼 (sū shì)

倦看涩勒暗蛮村,乱棘孤藤束瘴根。
惟有长身六君子,猗猗犹得似淇园。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juàn kàn sè lè àn mán cūn , luàn jí gū téng shù zhàng gēn 。
wéi yǒu cháng shēn liù jūn zǐ , yī yī yóu dé sì qí yuán 。

題過所畫枯木竹石三首 其三

—— 蘇軾

倦看澀勒暗蠻村,亂棘孤藤束瘴根。
惟有長身六君子,猗猗猶得似淇園。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juàn kàn sè lè àn mán cūn , luàn jí gū téng shù zhàng gēn 。
wéi yǒu cháng shēn liù jūn zǐ , yī yī yóu dé sì qí yuá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倦了我看着那涩勒暗蛮村,乱糾纏的荆棘和孤独的藤蔓绑在瘴气弥漫的根上。只有六位身材修长的君子,依然可以像淇园一样得体地屹立。

全文

总结:

诗人在描绘一个荒凉、疏远的景象,村落荆棘丛生、人迹罕至,但其中有六位仪表堂堂的君子,仍然能保持优雅的姿态,如同淇园一般美丽和宁静。这或许寓意着优雅和高尚的品质能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得以维持。

赏析:苏轼的《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 其三》表现了一幅深入乡村的画面,描绘了乡村的荒凉景象。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意境。
首先,诗人倦看涩勒暗蛮村,描述了乡村的荒凉和凄凉。诗中的“涩勒”表现了乡村土地的贫瘠,而“暗蛮村”则暗示了村庄的荒僻和贫困。
接着,诗人提到“乱棘孤藤束瘴根”,这一句描写了乡村环境的复杂和困难。乱棘和孤藤象征着环境的艰难和复杂,而“束瘴根”则表现了土地的干燥和贫瘠。
然而,诗中出现了“惟有长身六君子”,这六位君子可能是指具有高尚品德和才华的村民,他们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精神。他们“猗猗犹得似淇园”,意味着他们的精神境界如同淇园一般美丽和宁静。
通过这首诗,苏轼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写,反映了乡村的艰难和贫困,同时也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精神的赞颂。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轼写的《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 查看更多>>

苏轼的诗:

苏轼的词:

  • 水龙吟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

  • 水龙吟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

  •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

  • 水龙吟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

  • 满庭芳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

  • 满庭芳

    香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主人...

  • 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

  • 满庭芳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

  • 满庭芳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

  • 水调歌头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

  • 苏轼宋词全集>>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