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bā yǒng lóu
题八咏楼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赵拚 (zhào pīn)

隐侯诗价满东吴,八咏诗章意思殊。
世说当年清瘦甚,不知全为苦吟臞。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yǐn hóu shī jià mǎn dōng wú , bā yǒng shī zhāng yì sī shū 。
shì shuō dāng nián qīng shòu shèn , bù zhī quán wèi kǔ yín qú 。

歌颂 古人 伤怀 国家

題八詠樓

—— 趙抃

隱侯詩價滿東吳,八詠詩章意思殊。
世說當年清瘦甚,不知全爲苦吟臞。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yǐn hóu shī jià mǎn dōng wú , bā yǒng shī zhāng yì sī shū 。
shì shuō dāng nián qīng shòu shèn , bù zhī quán wèi kǔ yín qú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登上八咏楼远望逸情,放下对国事的忧愁,把它留给后人。
这里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战略地位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注释:
①风流:指情高远致。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与双溪楼、极目亭同为婺州临观胜地。
②南国:泛指中国南方。
③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镇江府,杭、越、湖、婺、明、 常、温、台、处、衢、严、秀州),泛称十四州(见《宋史·地理志悦》)。


赏析:

  诗的首句“千古风流八咏楼”,可谓写尽斯楼之风流倜傥,笔调轻灵潇洒,比摹真写实更为生动传神。次句“江山留与后人愁”紧承前句,意谓像八咏楼这样千古风流的东南名胜,留给后人的不但不再是逸兴壮采,甚至也不只是沈约似的个人忧愁,而是为大好河山可能落入敌手生发出来的家国之愁。对于这种“愁”,李清照在其诗文中曾多次抒发过。事实证明,她的这种“江山之愁”不是多余的,因为“金人连年以深秋弓劲马肥人寇,薄暑乃归。远至湖、湘、二浙,兵戎扰攘,所在未尝有乐土也”(《鸡肋编》卷中)。具体说来,继汴京沦陷、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朝廷的驻跸之地建康、杭州也先后一度失守。曾几何时,金兵直逼四明,高宗只得从海路逃遁。眼下作为行在的临安,又一次受到金、齐合兵进犯的严重威胁。即使敌人撤回原地,如果不对其采取断然措施,打过淮河去,收复北方失地,而是一味用土地、玉帛、金钱奴颜婢膝地去讨好敌人,那么性如虎狼的“夷虏”永远不会善罢甘休,南宋的大好河山就没有安全保障。这当是诗人赋予“江山留与后人愁”的深层意蕴,也是一种既宛转又深邃的爱国情怀。

  “水通”二句,或对贯休《献钱尚父》诗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及薛涛《筹边楼》诗的“壮压西川十四州”有所取意。对前者主要是以其“三千里”之遥和“十四州”之广极言婺州(今浙江金华)地位之重要;对后者改“壮压”为“气压”,其势比薛诗更加壮阔。看来这不仅是文字技巧问题。上述二诗之所以能够引起李清照的兴趣,主要当是因为薛诗对“边事”的关注和贯诗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气骨。关于贯诗还有一段颇有趣的故事:婺州兰溪人贯休是晚唐时的诗僧。在钱镠称吴越王时,他投诗相贺。钱意欲称帝,要贯休改“十四州”为“四十州”,才能接见他。贯休则以‘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作答,旋裹衣钵拂袖而去。后来贯休受到前蜀王建的礼遇,被尊为“禅月大师”。贯休宁可背井离乡远走蜀川,也不肯轻易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李清照对这类诗句的借取,或是为了讥讽不惜土地的南宋朝廷。

  此诗气势恢宏而又宛转空灵,这样写来,既有助于作品风格的多样化,亦可避免雷同和标语口号化的倾向。虽然好的标语口号富有鼓动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必要的,但它不是诗,条件一旦有变,它也就失去了作用,从而被人所遗忘。李清照的这首(题八咏楼)历时八九百年,余韵犹在,仍然撼动人心,这当与其使事用典的深妙无痕息息相关。惟其如此,女诗人关于八咏楼的题吟,不仅压倒了在她之前的诸多“须眉”,其诗还将与“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一样,万古常青。


创作背景:

  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李清照避难金华,投奔当时在婺州任太守的赵明诚之妹婿李擢,卜居酒坊巷陈氏第。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赵拚介绍:🔈

赵拚(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佑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爲殿中侍御史。嘉佑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爲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於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 查看更多>>

赵拚的诗:

相关诗词:

八咏楼 (bā yǒng lóu)

朝代:宋    作者: 于石

八咏诗传千古名,蹇馿何在井空澄。
凄凉楼外双溪月,曾照齐梁几废兴。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婺州八咏楼 (wù zhōu bā yǒng lóu)

朝代:宋    作者: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後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题沈休文八咏楼 (tí shěn xiū wén bā yǒng lóu)

朝代:宋    作者: 王銍

诗人不见旧楼空,只见溪山与昔同。
望处地宽闲白昼,坐来天濶剩清风。
六朝遗恨沈衰草,八咏雄篇丽彩虹。
何待吟哦清庾月,暂来佳赏自无穷。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和丁使君八咏楼 其一 (hé dīng shǐ jūn bā yǒng ló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姜特立

八咏诗成沈隠侯,楼中风月尽兼收。
三千题里无新语,七百年间有胜流。
领客登临聊一快,举杯相属更无忧。
令威早晚冲天去,华表归时记旧游。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次韵八咏楼 (cì yùn bā yǒng lóu)

朝代:宋    作者: 牟巘

八咏楼中景,都从笔下收。
使君容此客,诗卷重於舟。
我颇曾三至,君应倍四愁。
潇湘与章贡,千古只同流。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题沈隐侯八咏楼 (tí shěn yǐn hóu bā yǒng lóu)

朝代:唐    作者: 崔颢

梁日东阳守,为楼望越中。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江静闻山狖,川长数塞鸿。
登临白云晚,流恨此遗风。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虔州八境图八首 其一 (qián zhōu bā jìng tú bā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坐看奔湍遶石楼,使君高会百无忧。
三犀窃鄙秦太守,八咏聊同沈隠侯。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写景 颂史

嵩山二十四咏 会仙峰 (sōng shān èr shí sì yǒng huì xiān fēng)

朝代:宋    作者: 楼异

鹤乘云軿下九天,玉盘星子竟谁先。
相应汉武题花品,留作人间聚八仙。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八咏新楼 (bā yǒng xīn lóu)

朝代:宋    作者: 王柏

翬飞高插女星光,可是溪山属沈郎。
眼力拓开千里远,楼身擡起一寻强。
争观王谢新题壮,不数齐梁旧事荒。
谁识倚阑真乐处,清风明月浪篇章。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jù)

朝代:宋    作者: 廖挺

余波下作双溪水,只欠休文八咏楼。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