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数武宣臣”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独数武宣臣”出自哪首诗?

答案:独数武宣臣”出自: 宋代 苏轼 《滕达道挽词二首 其一》,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dú shù wǔ xuān chén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

问题2:“独数武宣臣”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独数武宣臣”的上一句是: 至今诗礼将 , 诗句拼音为: zhì jīn shī lǐ jiāng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

问题3:“独数武宣臣”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独数武宣臣”的下一句是: 材大虽难用 , 诗句拼音为: cái dà suī nán yòng ,诗句平仄:平仄平○仄

“独数武宣臣”全诗

滕达道挽词二首 其一 (téng dá dào wǎn cí èr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先帝知公早,虚怀第一人。
至今诗礼将,独数武宣臣
材大虽难用,时来亦少信。
高平风烈在,威敏典刑新。
空试乘边策,宁留相汉身。
凄凉旧部曲,泪湿冢前麟。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xiān dì zhī gōng zǎo , xū huái dì yī rén 。
zhì jīn shī lǐ jiāng , dú shù wǔ xuān chén 。
cái dà suī nán yòng , shí lái yì shǎo xìn 。
gāo píng fēng liè zài , wēi mǐn diǎn xíng xīn 。
kōng shì chéng biān cè , níng liú xiāng hàn shēn 。
qī liáng jiù bù qū , lèi shī zhǒng qián lín 。

“独数武宣臣”繁体原文

滕達道挽詞二首 其一

先帝知公早,虛懷第一人。
至今詩禮將,獨數武宣臣。
材大雖難用,時來亦少信。
高平風烈在,威敏典刑新。
空試乘邊策,寧留相漢身。
淒涼舊部曲,淚濕冢前麟。

“独数武宣臣”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先帝知公早,虚怀第一人。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至今诗礼将,独数武宣臣。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材大虽难用,时来亦少信。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高平风烈在,威敏典刑新。

○仄○平仄,平○○仄平。
空试乘边策,宁留相汉身。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凄凉旧部曲,泪湿冢前麟。

“独数武宣臣”全诗注音

xiān dì zhī gōng zǎo , xū huái dì yī rén 。

先帝知公早,虚怀第一人。

zhì jīn shī lǐ jiāng , dú shù wǔ xuān chén 。

至今诗礼将,独数武宣臣。

cái dà suī nán yòng , shí lái yì shǎo xìn 。

材大虽难用,时来亦少信。

gāo píng fēng liè zài , wēi mǐn diǎn xíng xīn 。

高平风烈在,威敏典刑新。

kōng shì chéng biān cè , níng liú xiāng hàn shēn 。

空试乘边策,宁留相汉身。

qī liáng jiù bù qū , lèi shī zhǒng qián lín 。

凄凉旧部曲,泪湿冢前麟。

“独数武宣臣”全诗翻译

译文:

先帝知公早,虚怀第一人。
我尊敬的君主早已认识到您的优秀,您虚怀谦逊,以此为第一品德。

至今诗礼将,独数武宣臣。
至今,我将您称颂为诗礼的楷模,您是数得着的武宣臣子中的独一无二的人。

材大虽难用,时来亦少信。
您的才华卓越,虽然难以得到充分的运用,而时机的到来也缺乏人们的信任。

高平风烈在,威敏典刑新。
在高平之地,您的英明风采仍然存在,您威武而敏锐的法度依然崭新。

空试乘边策,宁留相汉身。
我曾空想着您能够参与边疆的决策,但宁愿您留在我身边,共同建立一个和平的国家。

凄凉旧部曲,泪湿冢前麟。
对于我们这些为您而战的旧部曲,现在只剩下凄凉,泪水湿润着您墓前的雕像。



总结:

这首诗以赞颂忠臣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已故君主的深深怀念和对其才德的称赞。君主对忠臣的赏识有目共睹,但是忠臣的才华却鲜有施展之地,也缺乏人们的信任。尽管如此,君主的威名仍然在世间传颂,其法度仍然对新时代产生影响。虽然忠臣曾幻想过参与边疆决策,但更愿意他留在身边,共同建设和平的国家。然而,忠臣们现在只能面对凄凉的局面,泪水湿润着君主的墓前。

“独数武宣臣”总结赏析

赏析:苏轼在《滕达道挽词二首 其一》中以深沉的情感和豪放的词藻,抒发了对已故皇帝和忠臣滕达道的追思之情。诗中表现了对滕达道的崇敬和钦佩之情,他赞颂滕达道为“第一人”、“武宣臣”,认为他的才智超群,然而他的忠诚却在时局变化中受到质疑,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诗人以感伤的语气描绘了滕达道的忠诚与无奈,以及自身对这种忠诚的景仰和感叹。

“独数武宣臣”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独数武宣臣”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