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无和者应思郢”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曲无和者应思郢”出自哪首诗?

答案:曲无和者应思郢”出自: 宋代 苏轼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 其一》,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qū wú hé zhě yìng sī yǐng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2:“曲无和者应思郢”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曲无和者应思郢”的上一句是: 眼看时事几番新 , 诗句拼音为: yǎn kàn shí shì jǐ fān xīn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3:“曲无和者应思郢”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曲无和者应思郢”的下一句是: 论少卑之且借秦 , 诗句拼音为: lùn shǎo bēi zhī qiě jiè qín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曲无和者应思郢”全诗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 其一 (cì yùn liú gòng fù lǐ gōng zé jiàn jì èr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白发相望两故人,眼看时事几番新。
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
岁恶诗人无好语,夜长鳏守向谁亲。
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四邻。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bái fà xiāng wàng liǎng gù rén , yǎn kàn shí shì jǐ fān xīn 。
qū wú hé zhě yìng sī yǐng , lùn shǎo bēi zhī qiě jiè qín 。
suì è shī rén wú hǎo yǔ , yè cháng guān shǒu xiàng shuí qīn 。
shǎo sī duō shuì wú rú wǒ , bí xī léi míng hàn sì lín 。

“曲无和者应思郢”繁体原文

次韵劉貢父李公擇見寄二首 其一

白髮相望兩故人,眼看時事幾番新。
曲無和者應思郢,論少卑之且借秦。
歲惡詩人無好語,夜長鰥守向誰親。
少思多睡無如我,鼻息雷鳴撼四鄰。

“曲无和者应思郢”韵律对照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白发相望两故人,眼看时事几番新。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岁恶诗人无好语,夜长鳏守向谁亲。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四邻。

“曲无和者应思郢”全诗注音

bái fà xiāng wàng liǎng gù rén , yǎn kàn shí shì jǐ fān xīn 。

白发相望两故人,眼看时事几番新。

qū wú hé zhě yìng sī yǐng , lùn shǎo bēi zhī qiě jiè qín 。

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

suì è shī rén wú hǎo yǔ , yè cháng guān shǒu xiàng shuí qīn 。

岁恶诗人无好语,夜长鳏守向谁亲。

shǎo sī duō shuì wú rú wǒ , bí xī léi míng hàn sì lín 。

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四邻。

“曲无和者应思郢”全诗翻译

译文:
白发相望两故人,眼看时事几番新。
两位老朋友对望着,头发已经花白,彼此相见,眼中透露出对现实世事的感慨。时光变迁,世道更迭,多少次都带来新的变化。

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
在这个曲调无人和谐的时代,应该思考我们的国家郢国。论述的时候要抑制一些低贱的言辞,同时要借鉴强大的秦国。

岁恶诗人无好语,夜长鳏守向谁亲。
时光年逾暮年,恶劣的岁月使得诗人无法找到美好的言辞来表达。夜晚漫长,孤寡之人守望着黑暗,不知向谁倾诉。

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四邻。
我总是少思考多睡眠,没有人能比得上我。我的呼吸声如雷鸣一般,震撼着周围的四邻。



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两位老友对望的情景,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人呼吁要思考郢国,并在论述时保持高尚的言辞,同时借鉴秦国的强大。然而,岁月恶劣,诗人无法找到美好的语言来表达,夜晚漫长,孤寡之人无人倾诉。诗人自嘲自己思考少,睡眠多,鼻息声如雷鸣般震撼四邻。整首诗抒发了对时代和自身处境的忧思。

“曲无和者应思郢”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 其一》是苏轼的创作之一,表达了他与刘贡父、李公择的友情和对时局的感慨。整首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古体诗形式,通过对白发相望的两位老友的描写,反映了时光荏苒,岁月无情的主题。
首节描述两位白发相望的老友,他们共同见证了时局的变迁,眼看着世事不断更新,这里的“白发”象征了岁月的流逝,两位故人已经年迈,但他们的友情依然坚固。
第二节提到了诗人苏轼自己的感慨。他用“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里的“曲无和者”指的是自己,意味着自己的才情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郢”和“秦”则分别代表了两位朋友的才情和地位。苏轼在与他们相比时感到自卑,同时也暗示了友情之间的相互启发和借鉴。
第三节描述了诗人的寂寞和无奈。他抱怨诗人年纪大了之后,很难找到好的诗人,表现出对当时文坛的失望和不满。夜晚长得像一个寡居的人,苏轼孤独无伴,不知向谁倾诉。
最后一节以幽默的方式描述了苏轼自己的睡眠困扰。他说自己思虑太多,睡觉时鼻息如雷鸣,惊动了四邻。这里的描写增添了一些轻松和幽默的氛围,使整首诗不显得过于沉重。

“曲无和者应思郢”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曲无和者应思郢”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