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德及斯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阴德及斯民”出自哪首诗?

答案:阴德及斯民”出自: 宋代 宋庠 《送谭秘校赴江陵理曹掾先过衡阳别墅》,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yīn dé jí sī mín ,诗句平仄: 平仄仄平平

问题2:“阴德及斯民”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阴德及斯民”的上一句是: 无轻束矢讼 , 诗句拼音为: wú qīng shù shǐ sòng ,诗句平仄: 平仄仄平平

问题3:“阴德及斯民”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阴德及斯民”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阴德及斯民”全诗

送谭秘校赴江陵理曹掾先过衡阳别墅 (sòng tán mì xiào fù jiāng líng lǐ cáo yuàn xiān guò héng yáng bié shù)

朝代:宋    作者: 宋庠

吾彀飞名早,卿军补掾新。
还家雁峰地,趋府鹤袍人。
树色围荆垒,江声泻蜀津。
无轻束矢讼,阴德及斯民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wú gòu fēi míng zǎo , qīng jūn bǔ yuàn xīn 。
huán jiā yàn fēng dì , qū fǔ hè páo rén 。
shù sè wéi jīng lěi , jiāng shēng xiè shǔ jīn 。
wú qīng shù shǐ sòng , yīn dé jí sī mín 。

“阴德及斯民”繁体原文

送譚秘校赴江陵理曹掾先過衡陽別墅

吾彀飛名早,卿軍補掾新。
還家雁峰地,趨府鶴袍人。
樹色圍荆壘,江聲瀉蜀津。
無輕束矢訟,陰德及斯民。

“阴德及斯民”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吾彀飞名早,卿军补掾新。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还家雁峰地,趋府鹤袍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树色围荆垒,江声泻蜀津。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无轻束矢讼,阴德及斯民。

“阴德及斯民”全诗注音

wú gòu fēi míng zǎo , qīng jūn bǔ yuàn xīn 。

吾彀飞名早,卿军补掾新。

huán jiā yàn fēng dì , qū fǔ hè páo rén 。

还家雁峰地,趋府鹤袍人。

shù sè wéi jīng lěi , jiāng shēng xiè shǔ jīn 。

树色围荆垒,江声泻蜀津。

wú qīng shù shǐ sòng , yīn dé jí sī mín 。

无轻束矢讼,阴德及斯民。

“阴德及斯民”全诗翻译

译文:
我彀飞名早,你军中补掾新。
归还家在雁峰地,匆匆忙忙去拜访府中身着鹤袍的人。
周围的树木呈现丛荆的景色,江水的声音流淌过蜀津。
无需轻言争辩,你的阴德已经传达给这些人民。



总结:

诗人自称名声早已飞扬,而你则是新近加入朝廷的官员。
你匆忙地回到家乡的雁峰地,去拜访身着鹤袍的官员们。
四周树木繁茂,环绕着边塞的荆棘堡垒,江水潺潺流淌过蜀津。
你并不轻易地与人争辩,而是通过你的阴德来感召人民。

“阴德及斯民”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送谭秘校赴江陵理曹掾先过衡阳别墅》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诗人以送行为主题,表现了对谭秘校升官发迹的祝愿和送别之情。
首联以诗人自身早有才名,赞颂谭秘校军职晋升的快速,展现出对他前程似锦的期许。接着以“还家雁峰地,趋府鹤袍人。”描绘谭秘校赴任的场景,雁峰、府署形象生动,展现出其崭新的征程。
次联通过描写衡阳别墅的景色和江声,烘托出谭秘校即将离别的离愁别绪。衡阳别墅的树色、江声勾勒出诗意的画卷,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友人将离的思念之情。
末联以“无轻束矢讼,阴德及斯民。”来祝愿谭秘校在新职位上能以公正、廉洁的品质为人民服务,为官清廉、公正是诗人对友人的期许和祝福。

“阴德及斯民”诗句作者宋庠介绍: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後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後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谥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更多...

“阴德及斯民”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