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曾受易”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传家曾受易”出自哪首诗?

答案:传家曾受易”出自: 宋代 郑思肖 《遣兴二首 其二》,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chuán jiā céng shòu yì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

问题2:“传家曾受易”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传家曾受易”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传家曾受易”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传家曾受易”的下一句是: 所得亦良深 , 诗句拼音为: suǒ de yì liáng shēn ,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传家曾受易”全诗

遣兴二首 其二 (qiǎn xīng èr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郑思肖

传家曾受易,所得亦良深。
今古岂二道,死生惟一心。
颠风掀旷野,痴雪厄寒林。
不改隠居操,扃门自鼓琴。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chuán jiā céng shòu yì , suǒ de yì liáng shēn 。
jīn gǔ qǐ èr dào , sǐ shēng wéi yī xīn 。
diān fēng xiān kuàng yě , chī xuě è hán lín 。
bù gǎi yǐn jū cāo , jiōng mén zì gǔ qín 。

“传家曾受易”繁体原文

遣興二首 其二

傳家曾受易,所得亦良深。
今古豈二道,死生惟一心。
顛風掀曠野,癡雪厄寒林。
不改隠居操,扃門自鼓琴。

“传家曾受易”韵律对照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传家曾受易,所得亦良深。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今古岂二道,死生惟一心。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颠风掀旷野,痴雪厄寒林。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不改隠居操,扃门自鼓琴。

“传家曾受易”全诗注音

chuán jiā céng shòu yì , suǒ de yì liáng shēn 。

传家曾受易,所得亦良深。

jīn gǔ qǐ èr dào , sǐ shēng wéi yī xīn 。

今古岂二道,死生惟一心。

diān fēng xiān kuàng yě , chī xuě è hán lín 。

颠风掀旷野,痴雪厄寒林。

bù gǎi yǐn jū cāo , jiōng mén zì gǔ qín 。

不改隠居操,扃门自鼓琴。

“传家曾受易”全诗翻译

译文:

传家曾经修习易经,所获也颇为深厚。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道理并不会有两样,人生的生死只在于一个内心。
狂风卷起广阔的原野,凛冽的雪雾笼罩寒凉的林木。
并未改变隐居的生活态度,闭门自乐地弹奏着琴。

总结:

诗人谈论了家传学习易经的经历,以及由此获得的深刻见解。他认为无论古今,人生道理都是一致的,唯一重要的是内心的态度。他描绘了狂风吹拂大地和雪雾笼罩森林的景象,隐喻生活的艰难。然而,诗人仍坚持隐居的生活,专心弹奏琴以自乐。整首诗表达了淡泊名利、坚持内心信仰的主题。

“传家曾受易”诗句作者郑思肖介绍:

郑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名与字、号皆宋亡後所改,寓不忘宋室之意,原名已不详。宋末太学生,元兵南下,曾扣阍上书,不报。入元,居吴下,自号三外野人。善画墨兰,宋亡後画兰不画土,根无所凭,以爲地已爲人夺去。元仁宗延佑五年卒,年七十八。有《所南先生文集》,又有《心史》七卷,系明崇祯十一年苏州承天寺狼山中房浚井时发现,藏于铁函中,清徐乾学《通监後篇考异》以爲是明末人僞托。明洪武《苏州府志》卷四○有传。 郑思肖诗,第一卷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汲古阁《所南诗集》爲底本,校以《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知不足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第二至五卷以明崇祯十二年张国维刻《心史》爲底本,校以清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更多...

“传家曾受易”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