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出自哪首诗?

答案: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出自: 宋代 苏轼 《闻林夫当徙灵隠寺寓居戏作灵隠前一首》, 诗句拼音为: bù yòng èr shí sì kǎo shū zhōng shū

问题2:“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的上一句是: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 , 诗句拼音为: néng yǔ lěng quán zuò zhǔ yī bǎi rì

问题3:“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全诗

闻林夫当徙灵隠寺寓居戏作灵隠前一首 (wén lín fū dāng xǐ líng yǐn sì yù jū xì zuò líng yǐn qián yī shǒu)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灵隠前,天竺後,两涧春淙一灵鹫。
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今君欲作灵隠居,葛布草屦随僧蔬。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líng yǐn qián , tiān zhú hòu , liǎng jiàn chūn cóng yī líng jiù 。
bù zhī shuǐ cóng hé chù lái , tiào bō fù hè rú bēn léi 。
wú qíng yǒu yì liǎng mò cè , kěn xiàng lěng quán tíng xià xiāng yíng huí 。
wǒ zài qián táng liù bǎi rì , shān zhōng zàn lái bù nuǎn xí 。
jīn jūn yù zuò líng yǐn jū , gé bù cǎo jù suí sēng shū 。
néng yǔ lěng quán zuò zhǔ yī bǎi rì , bù yòng èr shí sì kǎo shū zhōng shū 。

“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繁体原文

聞林夫當徙靈隠寺寓居戲作靈隠前一首

靈隠前,天竺後,兩澗春淙一靈鷲。
不知水從何處來,跳波赴壑如奔雷。
無情有意兩莫測,肯向冷泉亭下相縈回。
我在錢塘六百日,山中暫來不暖席。
今君欲作靈隠居,葛布草屨隨僧蔬。
能與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書中書。

“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全诗注音

líng yǐn qián , tiān zhú hòu , liǎng jiàn chūn cóng yī líng jiù 。

灵隠前,天竺後,两涧春淙一灵鹫。

bù zhī shuǐ cóng hé chù lái , tiào bō fù hè rú bēn léi 。

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wú qíng yǒu yì liǎng mò cè , kěn xiàng lěng quán tíng xià xiāng yíng huí 。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wǒ zài qián táng liù bǎi rì , shān zhōng zàn lái bù nuǎn xí 。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jīn jūn yù zuò líng yǐn jū , gé bù cǎo jù suí sēng shū 。

今君欲作灵隠居,葛布草屦随僧蔬。

néng yǔ lěng quán zuò zhǔ yī bǎi rì , bù yòng èr shí sì kǎo shū zhōng shū 。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全诗翻译

译文:
在离灵隐寺之前,有一个天竺寺,在两条溪流交汇的地方,有一只灵鹫栖息其中。
我不知道水是从哪里来的,它跃动波浪,仿佛奔雷一般,冲向深谷。
这水有时冷酷无情,有时又充满深意,无法捉摸,它愿意在冷泉亭下回旋流转吗?
我在钱塘住了六百天,虽然在山中,却没有温暖的床铺。
现在你想要去灵隐寺隐居,就带上麻布草鞋,与僧侣一起进食。
只要能与冷泉为伴一百天,就不需要读二十四册的考试书籍。

“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的《闻林夫当徙灵隠寺寓居戏作灵隠前一首》,表达了作者对灵隐寺和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友人林夫的告别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了灵隐前和天竺后,勾勒出了一幅山水清幽的画面。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山涧清泉,将水流比作奔雷,形象生动。这一景物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宏伟和壮丽。
诗中还表现出作者对友人林夫的深情告别之情。林夫要前往灵隐寺居住,而作者则将在钱塘度过一段时间。这种分离之情在诗中透露出来,作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不舍之情。
最后,诗中提到了与冷泉为伴的生活,这里可能有一种寻求宁静、追求修行的意象,与灵隐寺的修行生活相呼应。作者似乎鼓励林夫的决定,并表达了对林夫新生活的祝福。

“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