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冰霜元不到”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自是冰霜元不到”出自哪首诗?

答案:自是冰霜元不到”出自: 宋代 李光 《新年杂兴十首 其三》,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zì shì bīng shuāng yuán bù dào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问题2:“自是冰霜元不到”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自是冰霜元不到”的上一句是: 山雨添花映短墙 , 诗句拼音为: shān yǔ tiān huā yìng duǎn qiáng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问题3:“自是冰霜元不到”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自是冰霜元不到”的下一句是: 浮花那解傲冰霜 , 诗句拼音为: fú huā nà jiě ào bīng shuāng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自是冰霜元不到”全诗

新年杂兴十首 其三 (xīn nián zá xīng shí shǒu qí sān)

朝代:宋    作者: 李光

红蕉栏畔小池塘,山雨添花映短墙。
自是冰霜元不到,浮花那解傲冰霜。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hóng jiāo lán pàn xiǎo chí táng , shān yǔ tiān huā yìng duǎn qiáng 。
zì shì bīng shuāng yuán bù dào , fú huā nà jiě ào bīng shuāng 。

“自是冰霜元不到”繁体原文

新年雜興十首 其三

紅蕉欄畔小池塘,山雨添花映短墻。
自是冰霜元不到,浮花那解傲冰霜。

“自是冰霜元不到”韵律对照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红蕉栏畔小池塘,山雨添花映短墙。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自是冰霜元不到,浮花那解傲冰霜。

“自是冰霜元不到”全诗注音

hóng jiāo lán pàn xiǎo chí táng , shān yǔ tiān huā yìng duǎn qiáng 。

红蕉栏畔小池塘,山雨添花映短墙。

zì shì bīng shuāng yuán bù dào , fú huā nà jiě ào bīng shuāng 。

自是冰霜元不到,浮花那解傲冰霜。

“自是冰霜元不到”全诗翻译

译文:
红蕉栏边有一个小池塘,山雨增添了花朵,映照在短墙上。
自古以来,冰霜从未侵袭过这里,漂浮的花儿怎能与冰霜傲然对抗。
全文总结: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的场景,有着红蕉栏和小池塘,山雨增添了花朵,美景映照在短墙上。通过对比冰霜与漂浮的花儿,表达了纯净与傲慢的对立。

“自是冰霜元不到”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李光创作的《新年杂兴十首》中的第三首,描写了一个红蕉栏边的小池塘,以及在山雨中花朵的美景。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传达了新年时节的生气和花朵的娇美。
首句“红蕉栏畔小池塘”通过“红蕉”和“小池塘”两个形象,勾画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让人不禁产生向往之情。接下来,诗人运用“山雨添花映短墙”这一描述,巧妙地将山雨与花朵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第二句“自是冰霜元不到,浮花那解傲冰霜”则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花朵的傲然。诗中的“冰霜”与“浮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着冰冷的冬季已经过去,代之以盛开的花朵。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循环。

“自是冰霜元不到”诗句作者李光介绍: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舆地纪胜》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虞东南)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入爲符宝郎,以言事贬监汀州酒税。钦宗即位,擢右司谏,迁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书少监。三年,知宣州。改知临安府。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二年,授淮西招抚使,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寿春府,落职提举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五二、五八)。寻知湖州,历知平江府、台州、温州。七年,爲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书卷一一七)。八年,拜参知政事。九年,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同上书卷一二四、一三三)。十一年,贬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琼州;二十年,移昌化军;二十五年秦桧死,内迁郴州;二十八年,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同上书卷一五二、一六一、一七○、一八○)。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同上书卷一八二)。孝宗即位,赐谥庄简。有前後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八存《椒亭小集》一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庄简集》十八卷。《宋史》卷三六三有传。 李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庄简集》爲底本,参校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本,藏北京图书馆)、《椒亭小集》简称小集》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八卷。更多...

“自是冰霜元不到”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