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全宋诗 >诗词名句 > 秣陵行 > 府中官吏一百人

“府中官吏一百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府中官吏一百人”出自哪首诗?

答案:府中官吏一百人”出自: 宋代 周紫芝 《秣陵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fǔ zhōng guān lì yī bǎi rén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

问题2:“府中官吏一百人”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府中官吏一百人”的上一句是: 血流但见秦淮赤 , 诗句拼音为: xuè liú dàn jiàn qín huái chì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

问题3:“府中官吏一百人”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府中官吏一百人”的下一句是: 尽取姓名书罪籍 , 诗句拼音为: jìn qǔ xìng míng shū zuì jí ,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府中官吏一百人”全诗

秣陵行 (mò líng xíng)

朝代:宋    作者: 周紫芝

秣陵城门夜不开,城头椎鼓鸣春雷。
绯衣擎火燎民屋,万井一炬飞红埃。
道傍横屍人不识,血流但见秦淮赤。
府中官吏一百人,尽取姓名书罪籍。
元戎被执不得归,贼坐黄堂纵呵斥。
明朝传檄下九州,九州牧伯不敢收。
可笑官军櫜羽箭,环视走卒撄城楼。
将军楼船下巫峡,胆落双旌俱卷甲。
日枭五十三头颅,一战何曾短兵接。
今年新起故将军,灞陵醉尉勿浪嗔。
文致太平武定乱,非渠谁复清风尘。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mò líng chéng mén yè bù kāi , chéng tóu zhuī gǔ míng chūn léi 。
fēi yī qíng huǒ liáo mín wū , wàn jǐng yī jù fēi hóng āi 。
dào bàng héng shī rén bù shí , xuè liú dàn jiàn qín huái chì 。
fǔ zhōng guān lì yī bǎi rén , jìn qǔ xìng míng shū zuì jí 。
yuán róng bèi zhí bù dé guī , zéi zuò huáng táng zòng hē chì 。
míng cháo chuán xí xià jiǔ zhōu , jiǔ zhōu mù bǎi bù gǎn shōu 。
kě xiào guān jūn gāo yǔ jiàn , huán shì zǒu zú yīng chéng lóu 。
jiāng jūn lóu chuán xià wū xiá , dǎn luò shuāng jīng jù juàn jiǎ 。
rì xiāo wǔ shí sān tóu lú , yī zhàn hé zēng duǎn bīng jiē 。
jīn nián xīn qǐ gù jiāng jūn , bà líng zuì wèi wù làng chēn 。
wén zhì tài píng wǔ dìng luàn , fēi qú shuí fù qīng fēng chén 。

“府中官吏一百人”繁体原文

秣陵行

秣陵城門夜不開,城頭椎鼓鳴春雷。
緋衣擎火燎民屋,萬井一炬飛紅埃。
道傍横屍人不識,血流但見秦淮赤。
府中官吏一百人,盡取姓名書罪籍。
元戎被執不得歸,賊坐黄堂縱呵斥。
明朝傳檄下九州,九州牧伯不敢收。
可笑官軍櫜羽箭,環視走卒攖城樓。
將軍樓船下巫峽,膽落雙旌俱卷甲。
日梟五十三頭顱,一戰何曾短兵接。
今年新起故將軍,灞陵醉尉勿浪嗔。
文致太平武定亂,非渠誰復清風塵。

“府中官吏一百人”韵律对照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秣陵城门夜不开,城头椎鼓鸣春雷。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绯衣擎火燎民屋,万井一炬飞红埃。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道傍横屍人不识,血流但见秦淮赤。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府中官吏一百人,尽取姓名书罪籍。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元戎被执不得归,贼坐黄堂纵呵斥。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
明朝传檄下九州,九州牧伯不敢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可笑官军櫜羽箭,环视走卒撄城楼。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将军楼船下巫峡,胆落双旌俱卷甲。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日枭五十三头颅,一战何曾短兵接。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
今年新起故将军,灞陵醉尉勿浪嗔。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文致太平武定乱,非渠谁复清风尘。

“府中官吏一百人”全诗注音

mò líng chéng mén yè bù kāi , chéng tóu zhuī gǔ míng chūn léi 。

秣陵城门夜不开,城头椎鼓鸣春雷。

fēi yī qíng huǒ liáo mín wū , wàn jǐng yī jù fēi hóng āi 。

绯衣擎火燎民屋,万井一炬飞红埃。

dào bàng héng shī rén bù shí , xuè liú dàn jiàn qín huái chì 。

道傍横屍人不识,血流但见秦淮赤。

fǔ zhōng guān lì yī bǎi rén , jìn qǔ xìng míng shū zuì jí 。

府中官吏一百人,尽取姓名书罪籍。

yuán róng bèi zhí bù dé guī , zéi zuò huáng táng zòng hē chì 。

元戎被执不得归,贼坐黄堂纵呵斥。

míng cháo chuán xí xià jiǔ zhōu , jiǔ zhōu mù bǎi bù gǎn shōu 。

明朝传檄下九州,九州牧伯不敢收。

kě xiào guān jūn gāo yǔ jiàn , huán shì zǒu zú yīng chéng lóu 。

可笑官军櫜羽箭,环视走卒撄城楼。

jiāng jūn lóu chuán xià wū xiá , dǎn luò shuāng jīng jù juàn jiǎ 。

将军楼船下巫峡,胆落双旌俱卷甲。

rì xiāo wǔ shí sān tóu lú , yī zhàn hé zēng duǎn bīng jiē 。

日枭五十三头颅,一战何曾短兵接。

jīn nián xīn qǐ gù jiāng jūn , bà líng zuì wèi wù làng chēn 。

今年新起故将军,灞陵醉尉勿浪嗔。

wén zhì tài píng wǔ dìng luàn , fēi qú shuí fù qīng fēng chén 。

文致太平武定乱,非渠谁复清风尘。

“府中官吏一百人”全诗翻译

译文:
秣陵城门在夜晚不开,城头擂鼓声如春雷般震鸣。城中有人穿着绯红的衣服,手持火把烧毁百姓的房屋,成千上万的房屋化为火海。道路旁横尸遍地,人们无法辨认,只能看到秦淮河畔血流成河,一片赤色。府中的官吏一百人,都被逮捕并列入罪状册子。
元戎(指元戎将军)被俘获后不能回家,贼人坐在黄堂上纵情呵斥。明朝传下檄文,要求九州的牧伯们接收,但九州的牧伯们却不敢接收。可笑的是,官军的弓箭、櫜弓和羽箭环视城楼,只能凝视着走卒们攻城的情景。
将军的楼船驶下了巫峡,胆气都被吓落,双旌俱都卷起了甲胄。敌人头颅达到五十三个,但一场战斗中从未发生过短兵相接的情况。
今年有新的故将军崛起,灞陵醉尉(指崇文将军李景隆)要求不要浪费心神和忿怒。这篇文辞颂扬了太平时期的武定之功,表达了非他(指崇文将军李景隆)谁能恢复清风正气、驱散战乱的愿望。
总结:全文:此篇古文描述了秣陵城被攻陷的景象,城门夜不开,城头椎鼓声如春雷震鸣。城中被红衣人烧毁,房屋成火海。道路上横尸遍地,秦淮河畔血流成河。官吏被捕,将军被执,九州牧伯不敢接收明朝的檄文。官军围城,但敌人战斗勇猛。最后,篇章赞扬了新的故将军崛起,希望他能维护太平和平。

“府中官吏一百人”诗句作者周紫芝介绍:

周紫芝(一○八二~?),字少隐,号竹坡居士、静观老人、蝇馆主人,宣城(今属安徽)人。早年两次赴礼部试,不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曾应诏上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以廷对第三释褐(《宋史翼》卷二七)时年六十一(本集卷二《闷题》注“壬戌岁始得官,时年六十一”)。十五年,以右迪功郎爲尚书礼、兵部架阁(本集卷六一《尚书六部架阁》)。十七年爲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兼权实录院检讨(同上书《实录院种木》)。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同上书《妙香寮》)。秩满定居九江,约卒于绍兴末,年近八十。紫芝爲诗推崇梅尧臣、苏轼,强调当先严格律然後及句法,爲苏黄门庭後劲。但因集中多有谄谀秦桧父子之诗,被四库馆臣斥爲“老而无耻,贻玷汗青”。有集七十卷,取黄庭坚“文章直是太仓一稊米耳”语,命爲《太仓稊米集》,又有《竹坡诗话》一卷传世。事见本集卷首宋陈天麟序。 周紫芝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太仓稊米集》文字最爲整饬,故用爲底本。参校清叶德辉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明抄校,藏上海图书馆)、清金氏文珍楼抄本(简称金本,藏上海图书馆)、清徐时栋跋抄本(简称徐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等。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更多...

“府中官吏一百人”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