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寂寂闭山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柴门寂寂闭山光”出自哪首诗?

答案:柴门寂寂闭山光”出自: 宋代 李弥逊 《次韵隐者陈无隅 其一》,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chái mén jì jì bì shān guāng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问题2:“柴门寂寂闭山光”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柴门寂寂闭山光”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柴门寂寂闭山光”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柴门寂寂闭山光”的下一句是: 客至供糜有二方 , 诗句拼音为: kè zhì gòng mí yǒu èr fāng ,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柴门寂寂闭山光”全诗

次韵隐者陈无隅 其一 (cì yùn yǐn zhě chén wú yú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李弥逊

柴门寂寂闭山光,客至供糜有二方。
谁荐唐衢归魏阙,肯令王适老阌乡。
藕塘待晚对幽壑,竹院消闲近宝坊。
用舍由时姑袖手,岂无真乐在濠梁。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chái mén jì jì bì shān guāng , kè zhì gòng mí yǒu èr fāng 。
shuí jiàn táng qú guī wèi quē , kěn lìng wáng shì lǎo wén xiāng 。
ǒu táng dài wǎn duì yōu hè , zhú yuàn xiāo xián jìn bǎo fāng 。
yòng shè yóu shí gū xiù shǒu , qǐ wú zhēn lè zài háo liáng 。

“柴门寂寂闭山光”繁体原文

次韻隱者陳無隅 其一

柴門寂寂閉山光,客至供糜有二方。
誰荐唐衢歸魏闕,肯令王適老閿鄉。
藕塘待晚對幽壑,竹院消閑近寶坊。
用捨由時姑袖手,豈無真樂在濠梁。

“柴门寂寂闭山光”韵律对照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柴门寂寂闭山光,客至供糜有二方。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谁荐唐衢归魏阙,肯令王适老阌乡。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藕塘待晚对幽壑,竹院消闲近宝坊。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用舍由时姑袖手,岂无真乐在濠梁。

“柴门寂寂闭山光”全诗注音

chái mén jì jì bì shān guāng , kè zhì gòng mí yǒu èr fāng 。

柴门寂寂闭山光,客至供糜有二方。

shuí jiàn táng qú guī wèi quē , kěn lìng wáng shì lǎo wén xiāng 。

谁荐唐衢归魏阙,肯令王适老阌乡。

ǒu táng dài wǎn duì yōu hè , zhú yuàn xiāo xián jìn bǎo fāng 。

藕塘待晚对幽壑,竹院消闲近宝坊。

yòng shè yóu shí gū xiù shǒu , qǐ wú zhēn lè zài háo liáng 。

用舍由时姑袖手,岂无真乐在濠梁。

“柴门寂寂闭山光”全诗翻译

译文:
柴门寂寂闭着山的光芒,客人到来时供奉了两方米。
谁能荐举唐街归于魏宫,肯让王适老去寻他的故乡。
莲藕塘等到夜晚对着幽深的壑谷,竹院里消闲靠近宝坊。
用舍的事由时姑依然悠闲地束手,怎么会没有真正的乐趣在濠梁边呢。
总结:这首古文描写了柴门冷落闭着山色,客人来了献上两方米,却没人愿意推荐他去魏宫。莲藕塘等到夜晚才显得幽深,竹院在宝坊附近休闲。用舍的事情由姑娘按时安排,岂会没有真正的乐趣在濠梁边呢。全文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安享闲适的生活态度。

“柴门寂寂闭山光”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李弥逊的《次韵隐者陈无隅 其一》。诗人以一种静谧、清新的笔墨描写了隐居山间的景致,表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柴门寂寂闭山光"描绘了柴门紧闭,山间的光线显得静谧。这里的柴门可能指的是山间隐者的住所,光线的闭合象征了隐者的隐秘和安宁。
第二句"客至供糜有二方"表明诗人是来拜访隐者的客人,供糜可能指的是食物和酒水。"二方"可能表示两种不同的食物,强调了待客之诚。
接下来的几句"谁荐唐衢归魏阙"表现了诗人对隐者的推崇和景仰,认为他有资格被唐代的君主推荐到魏阙(另一位君主)去任官。这是一种对隐者高尚品德和智慧的赞美。
"肯令王适老阌乡"强调了隐者的影响力,他的存在将使王室安享晚年在阌乡(古代称郊外)。
诗中还出现了自然景色的描写,如"藕塘待晚对幽壑"和"竹院消闲近宝坊",这些描写营造了山间隐居的宁静和美丽。
最后两句"用舍由时姑袖手,岂无真乐在濠梁"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羡慕,认为他的生活方式是真正的快乐,与世无争。

“柴门寂寂闭山光”诗句作者李弥逊介绍: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後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更多...

“柴门寂寂闭山光”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