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都门别”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挥手都门别”出自哪首诗?

答案:挥手都门别”出自: 宋代 苏轼 《亡伯提刑郎中挽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官舍书 其二》,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huī shǒu dōu mén bié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

问题2:“挥手都门别”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挥手都门别”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挥手都门别”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挥手都门别”的下一句是: 朱顔鬓未霜 , 诗句拼音为: zhū yán bìn wèi shuāng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挥手都门别”全诗

亡伯提刑郎中挽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官舍书 其二 (wáng bǎi tí xíng láng zhōng wǎn shī èr shǒu jiǎ chén shí èr yuè bā rì fèng xiáng guān shè shū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挥手都门别,朱顔鬓未霜。
至今如梦寐,未信有存亡。
後事书千纸,新坟天一方。
谁能悲楚相,抵掌悟君王。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huī shǒu dōu mén bié , zhū yán bìn wèi shuāng 。
zhì jīn rú mèng mèi , wèi xìn yǒu cún wáng 。
hòu shì shū qiān zhǐ , xīn fén tiān yī fāng 。
shuí néng bēi chǔ xiāng , dǐ zhǎng wù jūn wáng 。

“挥手都门别”繁体原文

亡伯提刑郎中挽詩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鳳翔官舍書 其二

揮手都門別,朱顔鬢未霜。
至今如夢寐,未信有存亡。
後事書千紙,新墳天一方。
誰能悲楚相,抵掌悟君王。

“挥手都门别”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挥手都门别,朱顔鬓未霜。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至今如梦寐,未信有存亡。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後事书千纸,新坟天一方。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谁能悲楚相,抵掌悟君王。

“挥手都门别”全诗注音

huī shǒu dōu mén bié , zhū yán bìn wèi shuāng 。

挥手都门别,朱顔鬓未霜。

zhì jīn rú mèng mèi , wèi xìn yǒu cún wáng 。

至今如梦寐,未信有存亡。

hòu shì shū qiān zhǐ , xīn fén tiān yī fāng 。

後事书千纸,新坟天一方。

shuí néng bēi chǔ xiāng , dǐ zhǎng wù jūn wáng 。

谁能悲楚相,抵掌悟君王。

“挥手都门别”全诗翻译

译文:
挥手告别都门,朱颜鬓发还未有丝丝霜。
直到现在仍如在梦中一般,还未确信存在与毁灭。
继续完成未尽之事,写下千纸书信,新坟墓葬在苍天之一隅。
谁能感受我的悲痛和忧虑,叩掌领悟君王的艰难。



总结:

这首古诗描写了诗人挥手告别都门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忆仍像梦境一般不真实,还不能确定生死存亡。他愿意继续完成未完成的使命,写下许多书信,墓地在天地间的一隅。他期望有人能够体会他的忧愁和忧虑,悟出君王治理国家的艰辛。整首诗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人生的思考。

“挥手都门别”总结赏析

这是苏轼的《亡伯提刑郎中挽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官舍书其二》。这首诗抒发了苏轼对逝去的友人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挥手别都门为开篇,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友人的朱颜鬓发还未出现霜,年轻而英俊,然而却早已离世。这种年轻人夭折的命运使得诗人深感惋惜。诗中的“至今如梦寐,未信有存亡”表达了对友人离世的不真实感,好像一切只是一场梦境,难以置信。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友人的坟墓和后事,暗示了友人已经安息在天堂的一方。他用“新坟天一方”来描述这个情景,意味着友人在天国过上了新生活。
最后两句“谁能悲楚相,抵掌悟君王”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世的感慨,他认为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这种悲伤,即使他自己也难以领悟君王的苦楚。这种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和死亡的反思。

“挥手都门别”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挥手都门别”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