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崖千丈碧”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石崖千丈碧”出自哪首诗?

答案:石崖千丈碧”出自: 宋代 陈与义 《出山二首 其一》,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shí yá qiān zhàng bì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

问题2:“石崖千丈碧”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石崖千丈碧”的上一句是: 独行修竹尽 , 诗句拼音为: dú xíng xiū zhú jìn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

问题3:“石崖千丈碧”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石崖千丈碧”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石崖千丈碧”全诗

出山二首 其一 (chū shān èr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陈与义

阴岩不知晴,路转见朝日。
独行修竹尽,石崖千丈碧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yīn yán bù zhī qíng , lù zhuǎn jiàn cháo rì 。
dú xíng xiū zhú jìn , shí yá qiān zhàng bì 。

“石崖千丈碧”繁体原文

出山二首 其一

陰巖不知晴,路轉見朝日。
獨行修竹盡,石崖千丈碧。

“石崖千丈碧”韵律对照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阴岩不知晴,路转见朝日。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独行修竹尽,石崖千丈碧。

“石崖千丈碧”全诗注音

yīn yán bù zhī qíng , lù zhuǎn jiàn cháo rì 。

阴岩不知晴,路转见朝日。

dú xíng xiū zhú jìn , shí yá qiān zhàng bì 。

独行修竹尽,石崖千丈碧。

“石崖千丈碧”全诗翻译

译文:
在阴暗的山岩间,未能感知到阳光的明媚,但当路转弯,眼前豁然开朗,朝阳冉冉升起。
独自徜徉,修竹的茂密终将消失不见,而石崖却依然高耸,青碧一片无边。

“石崖千丈碧”总结赏析

赏析:: 陈与义的《出山二首 其一》描述了一位登山者的旅途,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宁静。诗中的阴岩、朝日、竹、石崖等元素都描绘得非常生动。
诗的前两句"阴岩不知晴,路转见朝日"表现了阴暗的山路,然后突然见到了朝阳的景色,暗示了旅途中的曲折和希望。
接着诗人写道"独行修竹尽,石崖千丈碧",这里描写了山路上的竹林和高耸入云的石崖,强化了山的壮美和高远。竹尽和石崖千丈碧的对比也突出了自然景色的多样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壮丽,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探索和向往的情感。
标签: 写景、抒情、咏物

“石崖千丈碧”诗句作者陈与义介绍: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着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後,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爲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爲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复爲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爲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爲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爲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爲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更多...

“石崖千丈碧”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