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gǔ èr shí sì shǒu qí yī qī
颂古二十四首 其一七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胜 (shì shèng)

有喝端如探竿草,无师血脉通红线。
当阳不识李将军,徒学穿杨一枝箭。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yǒu hē duān rú tàn gān cǎo , wú shī xuè mài tōng hóng xiàn 。
dāng yáng bù shí lǐ jiāng jūn , tú xué chuān yáng yī zhī jià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喝水时像是在摸索竿子草,没有师承,血脉却通红线。
在当阳地区,不认识李将军,只是单纯学习射中杨子般的一支箭。
全文总结:
这段文字通过比喻表达了一种自学成才的精神,以及对一位不知名的将军的敬仰。喝水时像在摸索竿子草,喻指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专业指导,而仍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就。虽然没有真正的血脉传承,但内心的热情和信念像通红的线一样紧密相连。在当阳地区,可能并不认识李将军,但对他的赞美之情可见一斑。这个人羡慕李将军的射箭技艺,渴望学习杨子般的精准射击。整篇文章展现了一种自立自学、敢于追求的精神,以及对伟大人物的敬仰之心。

这首古诗《颂古二十四首 其一七》是释胜创作的,它表达了对古代英雄李将军的赞美和景仰之情。下面进行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李将军的英勇形象。首句"有喝端如探竿草"中,"有喝端"表现出将军雄壮威武的气势,仿佛是高高举起的竹竿,而"探竿草"则强调了其刚毅坚定的性格。第二句"无师血脉通红线"则表现出将军拥有高贵的家世和坚定的信仰,"血脉通红线"意味着家族的荣誉代代相传。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将军的崇敬之情,说"当阳不识李将军",意味着即使在阳光明媚的时候,普通人也不认识李将军,他的伟业并不为世人所知。然而,"徒学穿杨一枝箭"表明,李将军的英勇事迹却广为传颂,人们都在学习他射穿杨柳的一箭之妙,以此来表达对他的景仰和学习之情。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胜写的《颂古二十四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胜介绍:🔈

释胜,住简州南岩寺。爲南岳下十五世,大随元静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三十二首。 查看更多>>

释胜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