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g zhā zǐ
生查子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毛滂 (máo pāng)

春晚出山城,落日行江岸。
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
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
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

chūn wǎn chū shān chéng , luò rì xíng jiāng àn 。
rén bù gòng cháo lái , xiāng yì lín fēng sàn 。
huā xiè xiǎo zhuāng cán , yīng kùn qīng gē duàn 。
xíng yǔ mèng hún xiāo , fēi xù xīn qíng luàn 。

婉约 抒怀 思念 写人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春晚出山城,
落日行江岸。

春天晚上,我离开山城,太阳已经在江边西下。
人不共潮来,
香亦临风散。

我独自来到这里,潮水不与我同来,花香也在风中飘散。
花谢小妆残,
莺困清歌断。

花朵凋谢,妆容褪去,小鸟也因疲惫而歌声停断。
行雨梦魂消,
飞絮心情乱。

行走在雨中,梦境渐渐消散,飞絮飘扬,我的心情也变得混乱。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春晚时刻离开山城,走在江岸边的景象。他感受到了孤独和落寞,花谢了,鸟儿也不再歌唱,雨中行走时的心情更加烦乱。整首诗透露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情感。

赏析:

  《生查子》,原是唐代教坊曲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惜分飞·富阳僧舍作别语赠妓琼芳》一样,皆是他辞官后,行于富阳途中所作。

  词的上片,首句写词人在暮春傍晚时分,独自离开富阳县的山城,行至富春江畔。富阳县位于杭州府西南,富春江的下游。词人眺望江面,雾霭茫茫,斜晖脉脉,在这黯然萧索的氛围中,强烈的怅意和思念占据了词人的心。“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就是词人所惆怅所思念的事情了。词人深感遗恨的是,钱塘潮水不能将心爱的人带到身边,而那女子为自己祈祝燃香,香烟则随风飘散了。人既不能来,香也闻不到,祈愿是枉然,寄信更不通,这令词人深感痛苦。

  词的下片,表面是写景,实际是借景物写人。“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两句写所思之人的花容憔悴、困慵无绪,再也无心抚弦歌唱了,这是词人睹物思人,从而产生的设想;而尾句“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则是词人此地此时的实感。深夜春雨淅沥,点滴至明,令人无法安睡,更增添词人羁旅的烦闷;“飞絮”一句,写天明登程,路上独行,风中柳絮,飘来飘去,又勾起词人由于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瞻望前途渺茫,漂泊无定的惆怅心绪。

  作者思人之痛苦,念己之悲凉,瞻前则渺渺,顾后亦茫茫,这百感交集、愁肠百结的难言之隐,用一个“乱”字作结,则通篇的睛目即现。心乱如麻,难以梳理;心乱如潮,无法平静,在词人的眼里,大自然的春天、花鸟、山水、风雨、柳絮等等毫无美感,只平添迷离惝恍、凄恻悲凉,恼人烦乱。这首词在写作上的高妙就在于,通篇无一句不愁,而无一句有“愁”字。用景物喻人物,做到物我双会,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力。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还为您找到作者毛滂写的 4 首名为《生查子》的词:

本文作者毛滂介绍:🔈

--字泽民,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元初,为杭州法曹,受知于东坡,后出蔡卞之门。元符二年(1099)知武康县,就县舍改筑东堂,故以名集。政和中,和秀州,与贺铸唱和。词风潇洒明润,以清疏见长。有《东堂词》传世。主要作品有:惜分飞(泪湿阑干花着露) 查看更多>>

毛滂的词:

  • 水调歌头

    九金增宋重,八玉变秦馀。千年清浸,洗...

  • 绛都春

    馀寒尚峭。早凤沼冻开,芝田春到。茂对...

  • 清平乐

    九重寒少。烟暖丰瑶草。金井碧梧雏凤矫...

  • 清平乐

    重芳叠秀。风约仙云皱。椿不争年松与寿...

  • 清平乐

    镂烟翦雾。无层数。苜蓿青深烦雪兔。引...

  • 清平乐

    九茎为寿。千叶前无有。叶叶年年看不朽...

  • 清平乐

    绛河千岁。一照升平事。万里青铜开碧霁...

  • 清平乐

    银河秋浪。遥出上。忽变澄澜添碧涨。可...

  • 清平乐

    天连翠潋。九折玻璃软。回抱金堤清宛转...

  • 清平乐

    娟娟月满。冉冉梅花暖。春意初长寒力浅...

  • 毛滂宋词全集>>

词牌名「生查子」介绍:🔈

生查子,词牌名。查,容易错读成 chá,正确读音:zhā

“查”可能为“揸的误写”,“楂”通“槎”。“生”本可读“星”,“生查”即“星槎”,意思是天河上的木筏。说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偶然下张骞乘槎遇仙的故事。

生查子,又名“相和柳”“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楚云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等。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有双调五体,字数有四十、四十一、四十二三种。正体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代表作有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等。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