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 dōu pú yàn
东都酺宴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张说 (zhāng yuè)

尧舜传天下,同心致太平。
吾君内举圣,远合至公情。
锡命承丕业,崇亲享大名。
二天资广运,两曜益齐明。
道畅昆虫乐,恩深朽蠹荣。
皇舆久西幸,留镇在东京。
合宴千官入,分曹百戏呈。
乐来嫌景遽,酒着讶寒轻。
喜气连云阁,欢呼动洛城。
人间知几代,今日见河清。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yáo shùn chuán tiān xià , tóng xīn zhì tài píng 。
wú jūn nèi jǔ shèng , yuǎn hé zhì gōng qíng 。
xī mìng chéng pī yè , chóng qīn xiǎng dà míng 。
èr tiān zī guǎng yùn , liǎng yào yì qí míng 。
dào chàng kūn chóng lè , ēn shēn xiǔ dù róng 。
huáng yú jiǔ xī xìng , liú zhèn zài dōng jīng 。
hé yàn qiān guān rù , fēn cáo bǎi xì chéng 。
lè lái xián jǐng jù , jiǔ zhe yà hán qīng 。
xǐ qì lián yún gé , huān hū dòng luò chéng 。
rén jiān zhī jǐ dài , jīn rì jiàn hé qīng 。

古文观止 策论

東都酺宴

—— 張說

堯舜傳天下,同心致太平。
吾君內舉聖,遠合至公情。
錫命承丕業,崇親享大名。
二天資廣運,兩曜益齊明。
道暢昆蟲樂,恩深朽蠹榮。
皇輿久西幸,留鎮在東京。
合宴千官入,分曹百戲呈。
樂來嫌景遽,酒著訝寒輕。
喜氣連雲閣,歡呼動洛城。
人間知幾代,今日見河清。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yáo shùn chuán tiān xià , tóng xīn zhì tài píng 。
wú jūn nèi jǔ shèng , yuǎn hé zhì gōng qíng 。
xī mìng chéng pī yè , chóng qīn xiǎng dà míng 。
èr tiān zī guǎng yùn , liǎng yào yì qí míng 。
dào chàng kūn chóng lè , ēn shēn xiǔ dù róng 。
huáng yú jiǔ xī xìng , liú zhèn zài dōng jīng 。
hé yàn qiān guān rù , fēn cáo bǎi xì chéng 。
lè lái xián jǐng jù , jiǔ zhe yà hán qīng 。
xǐ qì lián yún gé , huān hū dòng luò chéng 。
rén jiān zhī jǐ dài , jīn rì jiàn hé qī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地深爱着百姓、深切地替百姓担忧,而且用君子长者的态度来对待天下人。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奖赏他之余,又用歌曲赞美他,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处罚他之余,又哀怜同情他,希望他抛弃错误而开始新生。欢喜和忧伤的感情,同意和不同意的声音,见于虞、夏、商、周的历史书籍里。成王、康王死后,穆王继承王位,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然而穆王还是吩咐大臣吕侯,告诫他使用“祥刑”。他说的话忧愁却不悲伤,威严却不愤怒,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孔子把这篇《吕刑》选进《尚书》里。
  古书上说,“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应该照样留在应赏之列,为的是推广恩泽;处罚时遇有可疑者则从应罚之列除去,”为的是谨慎地使用刑法。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宽大。四岳建议:“鲧可以任用。”尧说“不可!鲧违抗命令,毁谤同族。”过后,他还是说“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
  《尚书》说:“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疑处,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可以赏也可以不赏时,赏就过于仁慈了;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就超出义法了。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残忍了。所以,仁慈可以超过,义法是不可超过的。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用爵位、俸禄行赏,只对能得到爵位、俸禄的人起作用,不能影响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用刀锯作刑具,只对受这种刑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不起作用。古代君主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不能都用爵位俸禄来奖赏;也知道天下的罪恶是罚不完的,不能都用刀锯来制裁。所以当赏罚有疑问时,就以仁爱之心对待。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啊!
  《诗经》说:“君子如果高兴纳谏,祸乱就会快速止息;君子如果怒斥谗言,祸乱也会快速止息。”君子止息祸乱,难道有异术吗?他不过是适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不偏离仁慈宽大的原则罢了。《春秋》的大义是,立法贵严,责人贵宽。根据它的褒贬原则来制定赏罚制度,这也是忠厚之至啊!

注释:
⑴吁俞:吁,疑怪声;俞,应词也。
⑵欢休:和善也。
⑶惨戚:悲哀也。
⑷吕侯:人名,一作甫侯,周穆王之臣,为司寇。周穆王用其言论作刑法。
⑸祥刑:刑而谓之祥者,即刑期无刑之意,故其祥莫大焉。
⑹赏疑从与:言与赏而疑,则宁可与之。
⑺罚疑从去:言当罚而疑,则宁可去之。
⑻士:狱官也。
⑼四岳:唐尧之臣,羲和之四子也,分掌四方之诸侯。一说为一人名。
⑽鲧:传说大禹之父,四凶之一。
⑾方命:逆名也。
⑿圯族:犹言败类也。
⒀忍人:谓性情狠戾之人也。
⒁祉:犹喜也。
⒂遄:速也。
⒃沮:止也。


题解

背后的故事
  《刑赏忠厚之至论》是苏轼二十一岁考进士的试卷文字。宋人曾作为逸话流传,说欧阳修主持嘉祐二年的礼部考试,请诗人梅圣俞阅卷,梅阅此文后以为有“孟轲之风”,荐于欧阳修。此时欧阳修门下士曾巩也在同试,他俩认为此文优异,可能是曾巩作的,欧阳修为了避嫌不敢定为第一,遂降为第二。但是文中所举尧与皋陶的对刑法的互相制约的例证,不知其出处,待苏轼拜见问他,苏轼笑道:想当然耳。竟是他捏造出来哄骗试官的,欧,梅因其才高,也不介意。实际所引事例出于《礼记·文王世子》。是周公的事例。苏轼临考时误记为尧的事了。好事者因不知出处,遂加以增饰,造作出这段佳话来。但从这佳话中也反映出古代应试文字的情况。对于这类文字不应过于执着,认为真的表达了作者的见解,其实不过是为了被取中而故作姿态。在这篇和下面几篇所选的苏轼的几篇论文,就都是苏轼为应试而拟作的文字。苏轼在其《答李之仪书》中曾说自己年轻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又因应举制策课,就写了些“妄论厉害,搀说得失”的文章,“此正制科人习气”。这局客气话,虽含有遁词成分,但也道出其中几分真情。所以读这些文字的时候,应予考虑。

题目出处
  本篇题目出自《尚书·大禹谟》伪孔安国的注文:“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为了扣题,其立论不过是儒家的施仁政,行王道,推崇尧舜周孔,属于当时的滥调。但是作者在扣紧题目布局谋篇,引用圣经贤传与论据紧密结合等方面的技巧是很高的。文笔酣畅,说理透辟。用这些手段来引起考官的注意,则是很成功的。

创作背景:
  宋代王安石执政后,立即对取士制度进行改革,废止了考诗赋,而改用经义,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以便选拔一些通经致用的人才,为变法服务。这种政论性文体称为策论。策论大多要求考生就一些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刑赏忠厚之至论”就是宋嘉祐二年礼部进士考试策论的题目。


点评

  策论是国家向知识分子寻求关于某某问题之对策的一种形式。宋嘉祐二年(1057),苏轼参加礼部进士考试,其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篇文章虽然是考卷,却并非应付考试,也没有刻意推测考官喜欢什么,思考的问题也相当深刻。一个看起来似乎很枯燥的题目,作者却说得有声有色,好像早就成竹在胸,完全没有一般试卷的战战兢兢揣摩谄媚讨好之相,就是在平常时刻,风清月白,灵思忽至所得之文,也不过如此。如果不说是策论,读者是想不到它只是一纸试卷的。区区六百言,读起来有青铜之音。

  苏轼的这篇策论,至今令人激动的依然是它自由思想的魅力。此文曾经引发一个著名的典故,在文中,东坡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主考官欧阳修曾就此事出处问苏轼,苏轼答云:“何须出处。”这种回答很令人想到当年陈寅恪先生“不尊奉”。尤其,欧阳修时代“载道”“言必有出处”乃是风气,苏东坡公然杜撰了一个典故来为他的论点辩护,这是后世中国那些言必某某说的战战兢兢的知识分子根本无法相比的。

  (以杜撰的寓言立论,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将杜撰托于圣人之言,当作史实来立论,就未免失之虚妄,更谈不上什么节气。言必某某说的知识分子固然“战战兢兢”,但为学问者,引申大家言论者,怎么能不“战战兢兢”呢?如果连真实性都无法保证,“某某说”成为文人杜撰的工具,那也太荒谬了。事实上,先有论点,再为论点找证据,甚至捏造证据一直都是我国文人为人所不齿的原因。苏轼这种做法值不值得称赞,实在需要谨慎。)------说的好!!!

  “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篇策论的题目只是规定文章的内容,并不强求赞成或者否定,仅仅是要求对此问题发表高见。而且这个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是关于国家制度的问题。孟德斯鸠曾经著有《论法的精神》,上下两大册。《刑赏忠厚之至论》也是论法的精神,把“法”的两个方面,宽容与界限,“仁可过,义不可过”说得那么清楚,不过是区区六百字。

  年轻时就有“仁可过,义不可过”这种立场的苏轼,成为古代中国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成为知识分子的典范,对中国文明产生巨大的影响,显然与科举制度有关。同时,无数人才被科举制度中良知泯灭的考官的个人专制所扼杀,也令科举制度最终被取消。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张说介绍:🔈

张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武后策贤良方正,说所对第一,授左补阙,擢凤阁舍人。忤旨,配流钦州。中宗召还,累迁工部、兵部侍郎,修文馆学士。睿宗拜爲中书侍郎,知政事。开元初,进中书令,封燕国公,寻出刺相州,左转岳州,召拜兵部尚书,知政事,敕令巡边。後爲集贤院学士,尚书左丞相,卒,谥文贞。说爲人敦气义,重然诺,喜延纳後进。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与苏頲号燕许大手笔。谪岳州後,诗益凄惋,人谓得江山之助。集三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张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武后策贤良方正,说所对第一,授左补阙,擢凤阁舍人,忤旨,配流钦州。中宗召还,累迁工部、兵部侍郎,修文馆学士,睿宗拜爲中书侍郎,... 查看更多>>

张说的诗:

相关诗词:

东都酺宴四首 一 (dōng dōu pú yàn sì shǒu yī)

朝代:唐    作者: 张说

重华昇宝历,轩帝眇闲居。
政成天子孝,俗返上皇初。
忘味因观乐,欢心寄合酺。
自怜疲马意,恋恋主恩余。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 (guǎng dá lóu xià yè shì pú yàn yìng zhì)

朝代:唐    作者: 苏頲

东岳封廻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覩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
酺来万舞羣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东都酺宴四首 四 (dōng dōu pú yàn sì shǒu sì)

朝代:唐    作者: 张说

恺宴惟今席,余欢殊未穷。
入云歌嫋嫋,向日伎丛丛。
驶管催酣兴,留关待曲终。
长安若为乐,应与万方同。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东都酺宴四首 三 (dōng dōu pú yàn sì shǒu sān)

朝代:唐    作者: 张说

晓月调金阙,朝暾对玉盘。
争驰羣鸟散,鬬伎百花团。
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
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东都酺宴四首 二 (dōng dōu pú yàn sì shǒu èr)

朝代:唐    作者: 张说

朱城尘曀灭,翠幕景情开。
震震灵鼍起,翔翔舞凤来。
雕盘装草树,绮乘结楼台。
共喜光华日,酣歌捧玉杯。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大酺乐二首 一 (dà pú lè èr shǒu yī)

朝代:唐    作者: 张祜

车架东来值太平,大酺三日洛阳城。
小儿一伎竿头绝,天下传呼万岁声。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杂曲歌辞 大酺乐 一 (zá qū gē cí dà pú yuè yī)

朝代:唐    作者: 张祜

车驾东来值太平,大酺三日洛阳城。
小儿一伎竿头绝,天下传呼万岁声。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春中兴庆宫酺宴 (chūn zhōng xīng qìng gōng pú yàn)

朝代:唐    作者: 李隆基

九达长安道,三阳别馆春。
还将听朝暇,回作豫游晨。
不战要荒服,无刑礼乐新。
合酺覃土宇,欢宴接羣臣。
玉斝飞千日,琼筵荐八珍。
舞衣云曳影,歌扇月开轮。
伐鼓鱼龙杂,撞钟角觝陈。
曲终酣兴晚,须有醉归人。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宫廷盛宴 和平繁荣 欢乐庆典 文化传承 动物

大酺纪事十四韵 (dà pú jì shì shí sì yùn)

朝代:宋    作者: 宋祁

太极登徽册,鸿恩润庆图。
三秋少皡月,五日汉家酺。
硕惠东西暨,高年左右趋。
云雷方霈泽,酒食更成需。
慈宴周绵宇,宸嬉极上都。
风飞迎沛筑,尊满列尧衢。
鼍伐渔阳鼓,龙吟北里竽。
激波呈曼衍,跳索戏都卢。
虎瑟修旃映,鸱夷後乘俱。
瑞烟浮玉戟,灵旭射金铺。
篚帛侔王镐,童冠盛舞雩。
歌忘齐国味,辱免绦人涂。
紫宙纤罗廓,层穹协气敷。
万灵酣饫赐,朝野正多娱。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动物

大酺乐二首 二 (dà pú lè èr shǒu èr)

朝代:唐    作者: 张祜

紫陌酺归日欲斜,红尘开路薛王家。
双鬟笑说楼前鼓,两仗争轮好落花。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