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g féng jí jū shì huì yào shān wèn shí tou jiàn xìng chéng fó gōng àn jì
澄冯楫居士会药山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宗杲 (shì zōng gǎo)

梵语唐言,打成一块。
咄哉俗人,得此三昧。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

fàn yǔ táng yán , dǎ chéng yī kuài 。
duō zāi sú rén , dé cǐ sān mèi 。

澄馮楫居士會藥山問石頭見性成佛公案偈

—— 釋宗杲

梵語唐言,打成一塊。
咄哉俗人,得此三昧。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

fàn yǔ táng yán , dǎ chéng yī kuài 。
duō zāi sú rén , dé cǐ sān mè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梵语和唐言混为一谈。
唉,愚昧的人啊,得到了这种三昧。
全文总结:
这句话用两个部分表达了一个含义。第一部分指出梵语和唐言混淆在一起,可能是指语言上的混淆。第二部分则对世俗之人获得某种“三昧”心境表示讽刺和不以为然。整体意味着对于混淆事物和对世俗心境的不以为然态度。

赏析:这首诗是释宗杲创作的公案偈,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佛理观念。诗中以梵语和唐言交织,象征着佛教的智慧与文化传承。诗人以“打成一块”形象地描绘了梵语和唐言的融合,寓意着佛法的普及与传承。而“咄哉俗人,得此三昧”则暗示了在平凡世俗中,只有修行者通过领悟佛法的真谛,才能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觉悟。
标签: 宗教哲学、智慧启示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释宗杲介绍:🔈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後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後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於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复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於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谥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 查看更多>>

释宗杲的诗:

相关诗词:

大佛头 (dà fó tóu)

朝代:宋    作者: 艾性夫

锦帆翠楫照吴川,系缆犹存石岿然。
刻佛未灵山鬼过,西风吹动鲍鱼船。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

题石勒王见佛图澄画像 (tí shí lè wáng jiàn fó tú chéng huà xiàng)

朝代:宋    作者: 释宗演

立地成佛杀人汉,握节当胸更问谁。
莫怪阿师佯瞌睡,要渠回首自知非。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

偈 十二 (jì shí èr)

朝代:唐    作者: 景岑

佛性堂堂显现,住性有情难见。
若悟衆生无我,我面何殊(《五灯会元》作「如」)佛面?(《景德传灯录》卷十、《五灯会元》卷四)。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

赠王居士 (zèng wáng jū shì)

朝代:宋    作者: 王安石

武林王居士,与子俱学佛。
以财供佛事,不自费一物。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九 (jì sòng yī bǎi èr shí sān shǒu qí jiǔ)

朝代:宋    作者: 释普度

前佛性命,後佛纪纲。
开口即丧,闭口即错。
瘥病不假馿驼药。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

利漕刘忱明复见性堂 (lì cáo liú chén míng fù jiàn xìng táng)

朝代:宋    作者: 冯山

监蚀磨即明,水浑澄斯清。
杂然外滑销,道在虚中生。
达哉彭城公,养心浩无营。
一觉自复本,妙用皆随成。
性通儒佛间,大抵寂与诚。
云见非见故,执见流为情。
名堂虽取相,证实不证名。
文书每丛委,宾客兹逢迎。
二谛本无碍,安知堂虚盈。
优游寄真赏,接引开羣盲。
登堂一开豁,洒然尘劳轻。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