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i xué shì máo wū
柏学士茅屋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杜甫 (dù fǔ)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bì shān xué shì fén yín yú , bái mǎ què zǒu shēn yán jū 。
gǔ rén yǐ yòng sān dōng zú , nián shào jīn kāi wàn juàn yú 。
qíng yún mǎn hù tuán qīng gài , qiū shuǐ fú jiē liū jué qú 。
fù guì bì cóng qín kǔ dé , nán ér xū dú wǔ chē shū 。

读书

柏學士茅屋

—— 杜甫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却走身巖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
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bì shān xué shì fén yín yú , bái mǎ què zǒu shēn yán jū 。
gǔ rén yǐ yòng sān dōng zú , nián shào jīn kāi wàn juàn yú 。
qíng yún mǎn hù tuán qīng gài , qiū shuǐ fú jiē liū jué qú 。
fù guì bì cóng qín kǔ dé , nán ér xū dú wǔ chē sh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注释:
⑴柏学士,其人不详。杜甫另有七古《寄柏学士林居》。
⑵碧山,指柏学士隐居山中。碧山应该是泛指,即青山。学士,即柏学士。唐朝时学士职位一般至少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称为直学士。银鱼,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银质鱼章。
⑶白马,见《后汉书》卷27:张湛常骑白马。帝每见湛,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这里用来指代柏学士。身岩居,指在安史之乱中,逃到这里的山中居住。此句可以与《寄柏学士林居》的“天下学士亦奔波”参看。仇兆鳌注:银鱼见焚,白马却走,遭禄山之乱也。
⑷“足”字放到最后,是为了对仗的需要。此句顺说就是,古人已用足三冬。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个月,故称“三冬”。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
⑸年少,指住在这里的柏学士子侄,一说指柏学士本人。开,开卷,指读书。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国古代在隋唐以前的书,主要是竹简和帛书。到了杜甫所在的时期,一般是手写的卷轴纸书。由于行格疏阔,字体又大,每卷字数并不太多。《史记》平均每卷四千字左右,《魏书》平均每卷六千余字。
⑹这句化用了北周王褒《轻举篇》的句子“俯观云似盖”。团,意为圆,在此形容“倾盖”。团作为“圆”字解,也见于其他唐诗,例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荷露虽团岂是珠”,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蟾蜍亏复团”等。
⑺这两句描写了柏学士茅屋的外景。仇注:云如倾盖之团,言其浓。水似决渠之溜,言其急也。
⑻五车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喻指读书多,学问深,例如唐王维《戏赠张五弟湮三首·之二》:“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评析

  此诗当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当时杜甫56岁,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黄鹤注:依旧次,编在大歴二年。盖寄诗在先而题屋在后也。顾宸注:公过学士茅屋,羡其立品之高,读书之勤,故题其茅屋如此。按诗言读书以取富贵,于学士尚不相似。黄氏谓朂其子侄者得之。

  仇兆鳌《杜诗详注》:学士茅居旧有藏书,上四句叙事,五六句写屋前秋景,七八句勉其子侄。下截承上。杜诗近体有两段分截之格,有两层遥顶之格。此章若移晴云、秋水二句,上接首聨;移古人、年少二句,下接末聨,分明是两截体。今用遥顶,亦变化法耳。又中间四句,平仄仄平俱不合律,葢亦古诗体也。

  黄生曰:旧疑此诗不似对学士语。今考《寄柏学士诗》及《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始知其说,一则云自胡之反,持干戈,天下学士,亦奔波,叹彼幽居,载典籍,萧然暴露依山阿。一则云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是学士乃柏大之叔父。柏大之山居,即学士之茅屋,学士奔波之所载,即柏大山居之所精。二诗语意互见。此诗则合而言之,勉其子弟。而本其父兄以为劝言勤苦以取富贵尔。叔父业有前效,则年少积学之功,安可少哉。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杜甫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爲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後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爲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爲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於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 查看更多>>

杜甫的诗:

相关诗词:

寄陈越学士 (jì chén yuè xué shì)

朝代:宋    作者: 魏野

损之不见数年余,万种相思一事无。
唯有近来茅屋梦,为君时复到皇都。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题适庄茅亭 (tí shì zhuāng máo tíng)

朝代:宋    作者: 王柏

屋角园虽小,幽深隔市尘。
杖藜时自适,杯酒乐天真。
松磴规模古,茅檐日月新。
闲花三十种,相对四时春。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茅屋 (máo wū)

朝代:宋    作者: 释文珦

道人不出山,偃卧一茅屋。
独有南山云,时到檐前宿。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葺茅屋戏成 (qì máo wū xì chéng)

朝代:宋    作者: 李彭

朔风卷我屋间茅,乌鹊含将去作巢。
执扑鸠工课奴客,巡檐长啸望江郊。
谢公五畞似能保,扬子一区聊解嘲。
欲学参谋怀广厦,苦无鳯觜续弦胶。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jù)

朝代:宋    作者: 顾临

雨中林学士,柏下顾将军。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不如茅屋底四首 其二 (bù rú máo wū dǐ sì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陆游

南伐逾铜柱,西征出玉关。
不如茅屋底,高枕看青山。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不如茅屋底四首 其三 (bù rú máo wū dǐ sì shǒu qí sān)

朝代:宋    作者: 陆游

火齐堆盘起,珊瑚列库藏。
不如茅屋底,父子事耕桑。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不如茅屋底四首 其一 (bù rú máo wū dǐ sì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陆游

铸印大如斗,佩剑长拄颐。
不如茅屋底,睡到日高时。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不如茅屋底四首 其四 (bù rú máo wū dǐ sì shǒu qí sì)

朝代:宋    作者: 陆游

列鼎宾筵盛,笼坊从骑都。
不如茅屋底,醉倒唤儿扶。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杜子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 (dù zǐ měi máo wū wèi qiū fēng suǒ pò gē tú)

朝代:宋    作者: 郑思肖

雨卷风掀地欲沈,浣花溪路似难寻。
数间茅屋苦饶舌,说杀少陵忧国心。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