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ì tí shān tíng sān shǒu qí yī
自题山亭三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徐铉 (xú xuàn)

簪组非无累,园林未是归。
世喧长不到,何必故山薇。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zān zǔ fēi wú lèi , yuán lín wèi shì guī 。
shì xuān cháng bù dào , hé bì gù shān wēi 。

自題山亭三首 其一

—— 徐鉉

簪組非無累,園林未是歸。
世喧長不到,何必故山薇。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zān zǔ fēi wú lèi , yuán lín wèi shì guī 。
shì xuān cháng bù dào , hé bì gù shān wēi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簪组非无累,园林未是归。

世喧长不到,何必故山薇。

翻译成白话文并保留翻译后的“
”符号:

戴着发饰,也并非没有烦恼,花园中的景致还未能安抚内心归属的渴望。

纷扰的世俗喧嚣无法长久持续,何必非得寻求旧山野的宁静风光。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簪组与园林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俗的烦闷和对自然山野的向往。簪组象征着世俗的束缚和烦恼,而园林则代表着一种心灵的归属和宁静。诗人认为世俗的嘈杂无法给予内心真正的满足,相比之下,他更希望追求山野的宁静和自然之美。诗中的“世喧长不到”和“何必故山薇”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安宁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对比,并对现实社会的喧嚣抱有一种超然的态度。

赏析:这首诗《自题山亭三首 其一》是徐铉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诗中首句“簪组非无累,园林未是归。”描写了诗人心中的向往之地,他认为那里的簪组和园林不会给人带来压力和烦恼,是一个理想的归宿。这里的“簪组”指的是华美的发饰,暗示了精致和宁静的生活。而“园林”则代表了自然和宁静之地。
接着,诗人写道“世喧长不到,何必故山薇。”表达了对喧嚣世界的不满,他认为这种喧嚣无法触及他的归宿,因此他觉得回归故山薇更加合适。这里的“故山薇”象征了宁静和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理想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烦扰世界的不满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徐铉写的《自题山亭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徐铉介绍:🔈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於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於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於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查看更多>>

徐铉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