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è yín shī èr shǒu sòng yīng gōng dà shī qí èr
特吟诗二首送英公大师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易简 (sū yì jiǎn)

祝融峰上曾传纳,太一山前旧结庐。
两地逍遥已三纪,争教肯在帝城居。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zhù róng fēng shàng céng chuán nà , tài yī shān qián jiù jié lú 。
liǎng dì xiāo yáo yǐ sān jì , zhēng jiào kěn zài dì chéng jū 。

特吟詩二首送英公大師 其二

—— 蘇易簡

祝融峰上曾傳納,太一山前舊結廬。
兩地逍遥已三紀,爭教肯在帝城居。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zhù róng fēng shàng céng chuán nà , tài yī shān qián jiù jié lú 。
liǎng dì xiāo yáo yǐ sān jì , zhēng jiào kěn zài dì chéng jū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祝融峰上曾经有传闻,太一山前曾有一座古老的茅屋。
在这两个地方逍遥自在已经过了三个纪元,为何要勉强居住在帝都呢?



总结:

诗人描述了祝融峰和太一山两个地方的情景。祝融峰上曾有人传说,太一山前有一座古老的茅屋。然而,现在已经过了很长的时间,诗人认为他们应该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必居住在帝都。

《特吟诗二首送英公大师 其二》赏析:
这首诗由苏易简创作,表达了对大师英公的送别之情。首先,诗中提到的“祝融峰”和“太一山”都是中国古代的名山,这些山峰代表着道教文化和宗教传统,也象征着精神寄托。作者将大师英公与这些名山联系在一起,显示了他的卓越和高尚。
诗中还提到“两地逍遥已三纪”,这句话暗示了英公大师的长寿和高寿命,他已经在两地(祝融峰和太一山)逍遥自在地生活了三个纪元。这不仅展示了英公大师的仙风道骨,还强调了他的卓越地位。
最后两句“争教肯在帝城居”,表达了诗人的不舍之情。诗人希望大师英公能够在皇城中居住,这是一种对他更高荣誉和地位的期望,也是对他的崇敬之情的表达。
整首诗以峰峦和山水为背景,将大师英公的伟大之处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突显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越地位。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易简写的《特吟诗二首送英公大师》系列:

本文作者苏易简介绍:🔈

苏易简(九五八~九九七),字太简,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人(《永乐大典》卷二四○一引《潼川志》。《宋史》作梓州铜山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解褐将作监丞。八年,以右拾遗知制诰。雍熙三年(九八六),充翰林学士。淳化二年(九九一),迁中书舍人,充承旨。四年,除参知政事。至道元年(九九五)罢(《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三七),出知邓州。移陈州。明年十二月卒(同上书卷四○),年三十九。谥文宪。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六六有传。今录诗五首。 查看更多>>

苏易简的诗:

苏易简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