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继高踪”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谁可继高踪”出自哪首诗?

答案:谁可继高踪”出自: 唐代 包佶 《双山过信公所居》,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shuí kě jì gāo zōng ,诗句平仄: 平仄仄平平

问题2:“谁可继高踪”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谁可继高踪”的上一句是: 传心不传法 , 诗句拼音为: chuán xīn bù chuán fǎ ,诗句平仄: 平仄仄平平

问题3:“谁可继高踪”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谁可继高踪”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谁可继高踪”全诗

双山过信公所居 (shuāng shān guò xìn gōng suǒ jū)

朝代:唐    作者: 包佶

遥礼前朝塔,微闻後夜钟。
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
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
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yáo lǐ qián cháo tǎ , wēi wén hòu yè zhōng 。
rén jiān dì sì zǔ , yún lǐ yī shuāng fēng 。
jī yǔ fēng tái jìng , duō nián yà shí sōng 。
chuán xīn bù chuán fǎ , shuí kě jì gāo zōng 。

“谁可继高踪”繁体原文

雙山過信公所居

遙禮前朝塔,微聞後夜鐘。
人間第四祖,雲裏一雙峰。
積雨封苔徑,多年亞石松。
傳心不傳法,誰可繼高蹤。

“谁可继高踪”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遥礼前朝塔,微闻後夜钟。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

“谁可继高踪”全诗注音

yáo lǐ qián cháo tǎ , wēi wén hòu yè zhōng 。

遥礼前朝塔,微闻後夜钟。

rén jiān dì sì zǔ , yún lǐ yī shuāng fēng 。

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

jī yǔ fēng tái jìng , duō nián yà shí sōng 。

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

chuán xīn bù chuán fǎ , shuí kě jì gāo zōng 。

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

“谁可继高踪”全诗翻译

译文:
望见前朝的塔,遥远行礼。微听后夜的钟声。
他是人间的第四位祖师,他的庵堂如同云中的一对峰峦。
因为连续的雨水使得石阶上生满了苔藓,多年来亚石松茂盛。
他传递了心灵的启迪,但没有传授法门,谁能继承他高尚的行迹。

“谁可继高踪”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诗《双山过信公所居》是唐代诗人包佶创作的。诗人以游览双峰山为题材,表达了对佛教信仰和山水之美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这首诗以双山为背景,首句“遥礼前朝塔,微闻后夜钟”描绘了诗人远行至山中,向前朝的佛塔顶礼膜拜,听到远处传来的夜晚钟声,突显了佛教信仰的虔诚和山中宗教氛围的庄严。
接下来的两句“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表达了山中所在的地方是佛教传承的重要场所,将其与佛教历史和文化相连结。同时,诗人提到的“一双峰”则将山景与佛教符号“双峰”联系在一起,加强了宗教色彩。
第三句“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描写了山中环境,山径上积雨使路面上长满了苔藓,石松树木也长势良好,这些自然景观增加了诗中的山水氛围,同时也点出了山中岁月的静谧和宁静。
最后一句“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思考。诗人认为心灵传承比法门传承更为重要,强调了内心的修行和信仰的真实性。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佛教传统的担忧,担心传统的纯粹性可能会在时光的冲刷中逐渐失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山水和宗教为主题,通过对山中景物的描绘和对佛教信仰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信仰的赞美之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色。

“谁可继高踪”诗句作者包佶介绍:

包佶,字幼正。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爲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诗一卷。 包佶字幼正,包融之子。登天宝六载杨护榜进士第,累官至秘书监。与刘长卿、窦叔向善。补诗一首。更多...

“谁可继高踪”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