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全宋诗 >诗词名句 > 读书 > 置书不读谈虚无

“置书不读谈虚无”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置书不读谈虚无”出自哪首诗?

答案:置书不读谈虚无”出自: 宋代 陆游 《读书》,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zhì shū bù dú tán xū wú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平

问题2:“置书不读谈虚无”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置书不读谈虚无”的上一句是: 慷慨自信宁免愚 , 诗句拼音为: kāng kǎi zì xìn níng miǎn yú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平

问题3:“置书不读谈虚无”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置书不读谈虚无”的下一句是: 谁其始为此创疽 , 诗句拼音为: shuí qí shǐ wèi cǐ chuàng jū ,诗句平仄:平○仄平仄仄平

“置书不读谈虚无”全诗

读书 (dú shū)

朝代:宋    作者: 陆游

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迨志有余。
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免愚。
置书不读谈虚无,谁其始为此创疽。
古时泽被禽与鱼,博施所以为唐虞。
正使老释信不诬,为我未免近杨朱。
高轩大旆塞路衢,台阁尊显来于于。
安得禹皋日陈谟,沾濡四表无焦枯。
坐令事业见真儒,老农不恨老耕鉏。

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liǎng yǎn yù dú tiān xià shū , lì suī bù dài zhì yǒu yú 。
qiān zǎi yù zhuī shèng rén tú , kāng kǎi zì xìn níng miǎn yú 。
zhì shū bù dú tán xū wú , shuí qí shǐ wèi cǐ chuàng jū 。
gǔ shí zé bèi qín yǔ yú , bó shī suǒ yǐ wéi táng yú 。
zhèng shǐ lǎo shì xìn bù wū , wèi wǒ wèi miǎn jìn yáng zhū 。
gāo xuān dà pèi sāi lù qú , tái gé zūn xiǎn lái yú yú 。
ān dé yǔ gāo rì chén mó , zhān rú sì biǎo wú jiāo kū 。
zuò lìng shì yè jiàn zhēn rú , lǎo nóng bù hèn lǎo gēng chú 。

“置书不读谈虚无”繁体原文

讀書

兩眼欲讀天下書,力雖不迨志有餘。
千載欲追聖人徒,慷慨自信寧免愚。
置書不讀談虛無,誰其始爲此創疽。
古時澤被禽與魚,博施所以爲唐虞。
正使老釋信不誣,爲我未免近楊朱。
高軒大旆塞路衢,臺閣尊顯來于于。
安得禹皋日陳謨,沾濡四表無焦枯。
坐令事業見真儒,老農不恨老耕鉏。

“置书不读谈虚无”韵律对照

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
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迨志有余。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免愚。

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
置书不读谈虚无,谁其始为此创疽。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古时泽被禽与鱼,博施所以为唐虞。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正使老释信不诬,为我未免近杨朱。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
高轩大旆塞路衢,台阁尊显来于于。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安得禹皋日陈谟,沾濡四表无焦枯。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坐令事业见真儒,老农不恨老耕鉏。

“置书不读谈虚无”全诗注音

liǎng yǎn yù dú tiān xià shū , lì suī bù dài zhì yǒu yú 。

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迨志有余。

qiān zǎi yù zhuī shèng rén tú , kāng kǎi zì xìn níng miǎn yú 。

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免愚。

zhì shū bù dú tán xū wú , shuí qí shǐ wèi cǐ chuàng jū 。

置书不读谈虚无,谁其始为此创疽。

gǔ shí zé bèi qín yǔ yú , bó shī suǒ yǐ wéi táng yú 。

古时泽被禽与鱼,博施所以为唐虞。

zhèng shǐ lǎo shì xìn bù wū , wèi wǒ wèi miǎn jìn yáng zhū 。

正使老释信不诬,为我未免近杨朱。

gāo xuān dà pèi sāi lù qú , tái gé zūn xiǎn lái yú yú 。

高轩大旆塞路衢,台阁尊显来于于。

ān dé yǔ gāo rì chén mó , zhān rú sì biǎo wú jiāo kū 。

安得禹皋日陈谟,沾濡四表无焦枯。

zuò lìng shì yè jiàn zhēn rú , lǎo nóng bù hèn lǎo gēng chú 。

坐令事业见真儒,老农不恨老耕鉏。

“置书不读谈虚无”全诗翻译

译文:
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注释:
(1)归志:返回的念头。
(2)宁无:难道没有。
(3)元元:指人民。
(4)课:诗中作阅读解。
(5)蝇头:比喻字小的和苍蝇头一样。


“置书不读谈虚无”总结赏析

赏析:

  陆游的诗歌继承了屈原以来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立足于时代,“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一二句直抒胸臆,说自己读书 是为了人民,前两句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一个“宁无”把诗人内心深处对黎民百姓的牵挂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显示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在封建时代,能提出“读书本意在元元”,把读书看做是为百姓而读,展现了诗人的可贵。

  三四句是写实,具有二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写这首诗时,诗人已经是老人了,透过诗句,诗人灯下读书的形象出现在眼前。二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一盏青灯为何出现在陆游的诗中,因为是其读书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件物体,故而成了其读书诗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意象。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忠于人民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尽管明白如话,浅显平淡,但却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把诗人在孤灯之下,老眼昏花地阅读蝇头小字的场景,维妙维肖地刻划出来。既是对生活描写,更是对后人告诫,寓意深远。

  陆游是一个善于学习的诗人。他提倡“万卷虽多应具眼”,又强调“诗思出门河处元?”他一生之中写出大量优秀诗篇,是与他的苦学精神分不开的。这首《读书》七绝,如同诗人的学习体会,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诗言志,诗歌是诗人对人生的歌咏,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关于诗歌内容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出发,凡是属于人生的各类内容,都可以被纳入诗人取材的范围,不应有什么事先划定的禁区 。对于主要身份是士人的陆游来说,其生活内容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在书斋里度过的,读书正是他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当他要想写诗歌咏其生活内容,表示其人生感慨时,读书便理所当然成为不可或缺的题材。

  《读书》虽以读书为题材,但诗人的眼光早已离开书斋这个狭小的空间,他将目光投向于整个人民,所以他所有的读书诗包括《读书》,仍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仍然流露着对生命的感慨,仍然是活色生香,精力充沛,是文学意味十分浓厚的好诗。同时他的读书诗既有现实主义的精神,使他的诗内容充实,热情横溢,显得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从平凡细微当中觅得诗情,写成活泼生动的好诗,一切都取决于诗人是否有灵心慧性。


创作背景:

  《读书》一诗作于陆游晚年退居家乡后,夜晚读书,眼神不如以前。却依然心系黎民。于是写下了《读书》。

“置书不读谈虚无”诗句作者陆游介绍: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复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乾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乾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後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复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秘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著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後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更多...

“置书不读谈虚无”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