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山常恐负而走”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藏山常恐负而走”出自哪首诗?

答案:藏山常恐负而走”出自: 宋代 晁补之 《题袁耕道所收小飞来》,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cáng shān cháng kǒng fù ér zǒu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

问题2:“藏山常恐负而走”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藏山常恐负而走”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藏山常恐负而走”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藏山常恐负而走”的下一句是: 壶中九华安在哉 , 诗句拼音为: hú zhōng jiǔ huá ān zài zāi ,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藏山常恐负而走”全诗

题袁耕道所收小飞来 (tí yuán gēng dào suǒ shōu xiǎo fēi lái)

朝代:宋    作者: 晁补之

藏山常恐负而走,壶中九华安在哉。
忆似冷泉亭畔见,为君题作小飞来。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cáng shān cháng kǒng fù ér zǒu , hú zhōng jiǔ huá ān zài zāi 。
yì sì lěng quán tíng pàn jiàn , wèi jūn tí zuò xiǎo fēi lái 。

“藏山常恐负而走”繁体原文

題袁耕道所收小飛來

藏山常恐負而走,壺中九華安在哉。
憶似冷泉亭畔見,爲君題作小飛來。

“藏山常恐负而走”韵律对照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藏山常恐负而走,壶中九华安在哉。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忆似冷泉亭畔见,为君题作小飞来。

“藏山常恐负而走”全诗注音

cáng shān cháng kǒng fù ér zǒu , hú zhōng jiǔ huá ān zài zāi 。

藏山常恐负而走,壶中九华安在哉。

yì sì lěng quán tíng pàn jiàn , wèi jūn tí zuò xiǎo fēi lái 。

忆似冷泉亭畔见,为君题作小飞来。

“藏山常恐负而走”全诗翻译

译文:
藏山常恐负重而走,而九华山却安稳地镶嵌在壶中,让人感叹不已。回忆起在冷泉亭畔的一幕,仿佛看到你为了朋友题写了一首名为《小飞来》的诗篇。
总结:这段古文描述了作者对九华山的想象和对过往的回忆。九华山被描绘成壶中景观,给人以神奇的感觉。作者回忆起曾在冷泉亭旁看到的场景,似乎是为了朋友创作了一首名为《小飞来》的诗。

“藏山常恐负而走”总结赏析

这首诗《题袁耕道所收小飞来》是晁补之创作的,描写了一幅小鸟停留在壶中九华山的意境。让我们进行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表现了壶中九华山的奇妙之处。诗人一开始提到了藏山,常恐负而走,这里表现了九华山的神秘和宏伟,壶中的九华山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接着,诗人忆起了在冷泉亭畔所见的画面,画面中有一只小鸟停留在九华山上,并为这只小鸟题作了“小飞来”的诗句。
这首诗通过对九华山的壮丽和神秘描写,以及小鸟在山巅的画面,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诗中充满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情感,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标签:
写景、抒情、咏物

“藏山常恐负而走”诗句作者晁补之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佑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复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於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更多...

“藏山常恐负而走”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