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提右挈归之理”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左提右挈归之理”出自哪首诗?

答案:左提右挈归之理”出自: 宋代 黄裳 《读王黄州游官篇》,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zuǒ tí yòu qiè guī zhī lǐ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2:“左提右挈归之理”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左提右挈归之理”的上一句是: 抗章言事来去忙 , 诗句拼音为: kàng zhāng yán shì lái qù máng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3:“左提右挈归之理”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左提右挈归之理”的下一句是: 见姓书名安且荣 , 诗句拼音为: jiàn xìng shū míng ān qiě róng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左提右挈归之理”全诗

读王黄州游官篇 (dú wáng huáng zhōu yóu guān piān)

朝代:宋    作者: 黄裳

感义区区谋国士,竟为升平模棱子。
抗章言事来去忙,左提右挈归之理
见姓书名安且荣,宁问贤愚落青史。
隠居到此当忘言,对月且倒无忧罇。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gǎn yì qū qū móu guó shì , jìng wèi shēng píng mó léng zǐ 。
kàng zhāng yán shì lái qù máng , zuǒ tí yòu qiè guī zhī lǐ 。
jiàn xìng shū míng ān qiě róng , níng wèn xián yú luò qīng shǐ 。
yǐn jū dào cǐ dāng wàng yán , duì yuè qiě dǎo wú yōu zūn 。

“左提右挈归之理”繁体原文

讀王黄州遊官篇

感義區區謀國士,竟爲升平模稜子。
抗章言事來去忙,左提右挈歸之理。
見姓書名安且榮,寧問賢愚落青史。
隠居到此當忘言,對月且倒無憂罇。

“左提右挈归之理”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感义区区谋国士,竟为升平模棱子。

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抗章言事来去忙,左提右挈归之理。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见姓书名安且荣,宁问贤愚落青史。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隠居到此当忘言,对月且倒无忧罇。

“左提右挈归之理”全诗注音

gǎn yì qū qū móu guó shì , jìng wèi shēng píng mó léng zǐ 。

感义区区谋国士,竟为升平模棱子。

kàng zhāng yán shì lái qù máng , zuǒ tí yòu qiè guī zhī lǐ 。

抗章言事来去忙,左提右挈归之理。

jiàn xìng shū míng ān qiě róng , níng wèn xián yú luò qīng shǐ 。

见姓书名安且荣,宁问贤愚落青史。

yǐn jū dào cǐ dāng wàng yán , duì yuè qiě dǎo wú yōu zūn 。

隠居到此当忘言,对月且倒无忧罇。

“左提右挈归之理”全诗翻译

译文:
感义区区谋国士,竟为升平模棱子。
抗章言事来去忙,左提右挈归之理。
见姓书名安且荣,宁问贤愚落青史。
隐居到此当忘言,对月且倒无忧樽。
全文总结:这段古文描述了一位为国家谋求安定的士人,在政治上谨言慎行,避免得罪权贵。他不畏艰险,勇于提出反对不当政策的建议。他看到有才德之士,即使姓氏不显赫,也应该受到尊重,不必拘泥于问贤问愚。最后,他决定隐居,不再言谈,只享受与月亮为伴的宁静时光,无忧无虑地品味美酒。

“左提右挈归之理”总结赏析

赏析::
黄裳的《读王黄州游官篇》是一首充满睿智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的古诗。该诗以读书士人的视角,反思了官场生涯的得失,以及隐居的清幽和自在。
第一句“感义区区谋国士,竟为升平模棱子。”表现了作者对那些为国家谋划的士人的感慨。这些士人原本志向高远,但最终在政治斗争中被迫迎合时势,失去了原有的激情。
第二句“抗章言事来去忙,左提右挈归之理。”描绘了士人为了言论和抗议而来回奔波,以维护正义和道义。然而,这样的努力常常被官场权谋所束缚。
第三句“见姓书名安且荣,宁问贤愚落青史。”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在官场取得荣誉和名声是否真的值得。作者暗示,真正的价值在于是否在历史上留下了智慧和善行的记载。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隐居之愿,“隐居到此当忘言,对月且倒无忧罇。”作者选择了远离纷扰的生活,享受宁静的隐居,与自然相互共鸣,不再为功名利禄所困扰。
标签: 抒情,隐居

“左提右挈归之理”诗句作者黄裳介绍:

黄裳(一○四三~一一二九),字冕仲,号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历越州签判。哲宗元佑四年(一○八九)爲校书郎,六年转集贤校理(《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四二五、四五八),後知颍昌府。绍圣二年(一○九五)爲太常少卿,权尚书礼部侍郎(《宋会要辑稿》礼三之二五、二○之九)。徽宗崇宁初知青州。五年(一一○六),由知郓州落职提举杭州洞霄宫(同上书职官六八之一二)。政和四年(一一一四),知福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致仕,次年卒,年八十七。谥忠文。有《演山先生文集》六十卷。事见《演山先生文集》附录《黄公神道碑》。黄裳诗,以安乐堂、明善堂递藏清抄本《演山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更多...

“左提右挈归之理”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