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粱余习言无味”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膏粱余习言无味”出自哪首诗?

答案:膏粱余习言无味”出自: 宋代 虞俦 《和姜总管食菜羹 其三》,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gāo liáng yú xí yán wú wèi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仄

问题2:“膏粱余习言无味”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膏粱余习言无味”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膏粱余习言无味”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膏粱余习言无味”的下一句是: 藜苋枯肠语转工 , 诗句拼音为: lí xiàn kū cháng yǔ zhuǎn gōng ,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膏粱余习言无味”全诗

和姜总管食菜羹 其三 (hé jiāng zǒng guǎn shí cài gēng qí sān)

朝代:宋    作者: 虞俦

膏粱余习言无味,藜苋枯肠语转工。
染鼎不应孤指动,来诗却得愈头风。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gāo liáng yú xí yán wú wèi , lí xiàn kū cháng yǔ zhuǎn gōng 。
rǎn dǐng bù yìng gū zhǐ dòng , lái shī què dé yù tóu fēng 。

“膏粱余习言无味”繁体原文

和姜總管食菜羹 其三

膏粱餘習言無味,藜莧枯腸語轉工。
染鼎不應孤指動,來詩却得愈頭風。

“膏粱余习言无味”韵律对照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膏粱余习言无味,藜苋枯肠语转工。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染鼎不应孤指动,来诗却得愈头风。

“膏粱余习言无味”全诗注音

gāo liáng yú xí yán wú wèi , lí xiàn kū cháng yǔ zhuǎn gōng 。

膏粱余习言无味,藜苋枯肠语转工。

rǎn dǐng bù yìng gū zhǐ dòng , lái shī què dé yù tóu fēng 。

染鼎不应孤指动,来诗却得愈头风。

“膏粱余习言无味”全诗翻译

译文:

膏粱余习,指的是美味佳肴的享受已经使口中的言语变得索然无味;藜苋枯肠,比喻贫苦之人因饥饿而言语转得更加生动有力。染鼎不应孤指动,形容染色的锅不应该只由一个指头搅动,意为文学创作应该充分发挥众人之力;来诗却得愈头风,表示在创作诗歌时,却获得了更大的灵感和冲动。
全诗传达了对于生活中富贵与贫苦,以及创作中个人努力与集体合作的对比。通过描绘膏粱与藜苋、染鼎与愈头风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和创作态度的思考。

“膏粱余习言无味”诗句作者虞俦介绍: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历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更多...

“膏粱余习言无味”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