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慙恩未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多慙恩未报”出自哪首诗?

答案:多慙恩未报”出自: 唐代 刘长卿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duō cán ēn wèi bào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

问题2:“多慙恩未报”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多慙恩未报”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多慙恩未报”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多慙恩未报”的下一句是: 敢问路何长 , 诗句拼音为: gǎn wèn lù hé cháng ,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多慙恩未报”全诗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yí shǐ è zhōu cì xiàn yáng guǎn huái jiù jū)

朝代:唐    作者: 刘长卿

多慙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duō cán ēn wèi bào , gǎn wèn lù hé cháng 。
wàn lǐ tōng qiū yàn , qiān fēng gòng xī yáng 。
jiù yóu chéng yuǎn dào , cǐ qù gèng wéi xiāng 。
cǎo lù shēn shān lǐ , zhāo zhāo luò kè shang 。

“多慙恩未报”繁体原文

移使鄂州次峴陽館懷舊居

多慙恩未報,敢問路何長。
萬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陽。
舊遊成遠道,此去更違鄉。
草露深山裏,朝朝落客裳。

“多慙恩未报”韵律对照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多慙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多慙恩未报”全诗注音

duō cán ēn wèi bào , gǎn wèn lù hé cháng 。

多慙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wàn lǐ tōng qiū yàn , qiān fēng gòng xī yáng 。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jiù yóu chéng yuǎn dào , cǐ qù gèng wéi xiāng 。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cǎo lù shēn shān lǐ , zhāo zhāo luò kè shang 。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多慙恩未报”全诗翻译

译文:
承蒙厚恩尚未回报,敢问前方道路何其漫长。
万里飞翔的秋雁,与千峰一同迎接夕阳。
曾经的往来已成为遥远的旅途,如今离乡更加遥远。
深山中草地上的露水,每天早晨都洒在离别的衣裳上。

“多慙恩未报”总结赏析

赏析: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左右,诗人刘长卿结束了十年多闲居流寓生涯,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题中的鄂州,在今湖北省鄂城县,是转运使署所在地。

  首联从御命赴任写起。“多惭恩未报”系泛泛铺垫之笔,主要是用以引出下句。“敢问路何长”,表面似乎在探问路途遥远实际寄寓对人生之路的探索。第二联承“路何长”写次岘阳馆所见之景。“万里通秋雁”句,也寄寓着诗人自己多年来宦海飘泊及此行中旅途劳顿之感。“千峰共夕阳”句,这里的“千峰共夕阳”,透露着旅途孤寂,只能跟千峰共赏夕阳之意。当然,此次赴任,诗人大可游山玩水、逍遥自在的,他在旅途中的这样劳顿孤寂之感,读者只能从他“路何长”一语中所透露的仕途坎坷之感中找到一点线索。第三联,缴清题目中的“怀旧居”。“旧居”有何可怀,诗中只字未道,可见此诗意不在独居。诗里略略点了一下现在离家乡和旧居越来越远了,不过是想加强“路何长”的感慨。

  末联重道旅况,回应首联的“路何长”。诗人虽然说的是旅途跋涉的风霜劳顿,读者却可从中读出诗人回忆十数年的宦途,设想未来时的怅惆与踯躅。“敢问路何长”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诗人于其中融注了封建社会中一个有吏干而敢于刚而犯上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愤慨。

  刘长卿曾以“五言长城”自诩,尤工五律。这首诗运用贴切精工、凝炼自然、清秀淡雅而又谐美流畅的语言来写景抒情,诗的感情真挚动人,风格上则工秀邃密而又委婉多讽。为此卢文弓召在《刘随州文集题辞》中,也指出刘诗“含情悱恻,吐辞委婉,情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


“多慙恩未报”诗句作者刘长卿介绍: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爲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爲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後。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爲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爲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爲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爲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爲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後。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爲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爲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爲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爲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爲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後。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爲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爲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爲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更多...

“多慙恩未报”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