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武陵迷”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不似武陵迷”出自哪首诗?

答案:不似武陵迷”出自: 唐代 皇甫曾 《寄净虚上人初至云门》,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bù sì wǔ líng mí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

问题2:“不似武陵迷”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不似武陵迷”的上一句是: 方同沃洲去 , 诗句拼音为: fāng tóng wò zhōu qù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

问题3:“不似武陵迷”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不似武陵迷”的下一句是: 彷佛方知处 , 诗句拼音为: páng fó fāng zhī chù ,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不似武陵迷”全诗

寄净虚上人初至云门 (jì jìng xū shàng rén chū zhì yún mén)

朝代:唐    作者: 皇甫曾

寒踪白云里,法侣自提携。
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彷佛方知处,高峯是会稽。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hán zōng bái yún lǐ , fǎ lǚ zì tí xié 。
zhú jìng tōng chéng xià , sōng mén gé shuǐ xī 。
fāng tóng wò zhōu qù , bù sì wǔ líng mí 。
páng fó fāng zhī chù , gāo fēng shì huì jī 。

“不似武陵迷”繁体原文

寄淨虛上人初至雲門

寒蹤白雲裏,法侶自提攜。
竹徑通城下,松門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彷彿方知處,高峯是會稽。

“不似武陵迷”韵律对照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寒踪白云里,法侣自提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彷佛方知处,高峯是会稽。

“不似武陵迷”全诗注音

hán zōng bái yún lǐ , fǎ lǚ zì tí xié 。

寒踪白云里,法侣自提携。

zhú jìng tōng chéng xià , sōng mén gé shuǐ xī 。

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

fāng tóng wò zhōu qù , bù sì wǔ líng mí 。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páng fó fāng zhī chù , gāo fēng shì huì jī 。

彷佛方知处,高峯是会稽。

“不似武陵迷”全诗翻译

译文:
在寒踪白云之中,法侣自行携带。
竹径贯穿城下,松门隔绝水西。
正行如同前往沃洲,与武陵的迷失截然不同。
仿佛刚刚领悟到所在之地,高峰即是会稽山。

“不似武陵迷”总结赏析

赏析:
皇甫曾的《寄净虚上人初至云门》以咏史抒怀之手法,描述了佛教僧侣净虚初次到达云门寺的情景。整首诗运用简练而优雅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净虚的虔诚和对佛道的向往。
首两句“寒踪白云里,法侣自提携。”描绘了净虚行走在寒冷的云雾中,与信仰伙伴共同前行的情景,呼应了佛教徒修行者冲破世俗、奔向佛门的决心和坚定信仰。
接下来的两句“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描述了净虚走过竹林小道,穿过城邑,水流分隔,表现了修行者在追求佛法道路上的行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第三句“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比喻净虚走向云门寺,与一般世俗之地不同,强调佛门之行的特殊和高尚。通过对地名的运用,展现了对佛门的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彷佛方知处,高峯是会稽。”表达了净虚初到云门寺时的感慨,看到高耸的山峰,感觉似曾相识,这里正是修行的理想之地,将心境与山水相融合,显现出修行者的内心平和与清澈。

“不似武陵迷”诗句作者皇甫曾介绍:

皇甫曾,字孝常,冉母弟也。天宝十二载登进士第,历侍御史,坐事徙舒州司马、阳翟令。诗名与兄相上下,当时比张氏景阳、孟阳云。集一卷,今编诗一卷。 皇甫曾字孝常,冉母弟也。(复出一首)更多...

“不似武陵迷”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