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应蝴蝶梦”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只应蝴蝶梦”出自哪首诗?

答案:只应蝴蝶梦”出自: 宋代 杨亿 《重阳日忆远》,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zhī yìng hú dié mèng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

问题2:“只应蝴蝶梦”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只应蝴蝶梦”的上一句是: 思家落叶频 , 诗句拼音为: sī jiā luò yè pín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

问题3:“只应蝴蝶梦”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只应蝴蝶梦”的下一句是: 夜夜得相亲 , 诗句拼音为: yè yè dé xiāng qīn ,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只应蝴蝶梦”全诗

重阳日忆远 (chóng yáng rì yì yuǎn)

朝代:宋    作者: 杨亿

逆旅重阳节,穷秋万里身。
金英浮酒盏,珠泪湿衣巾。
为客飘蓬远,思家落叶频。
只应蝴蝶梦,夜夜得相亲。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nì lǚ chóng yáng jié , qióng qiū wàn lǐ shēn 。
jīn yīng fú jiǔ zhǎn , zhū lèi shī yī jīn 。
wèi kè piāo péng yuǎn , sī jiā luò yè pín 。
zhī yìng hú dié mèng , yè yè dé xiāng qīn 。

“只应蝴蝶梦”繁体原文

重陽日憶遠

逆旅重陽節,窮秋萬里身。
金英浮酒盞,珠泪濕衣巾。
爲客飄蓬遠,思家落葉頻。
只應蝴蝶夢,夜夜得相親。

“只应蝴蝶梦”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逆旅重阳节,穷秋万里身。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金英浮酒盏,珠泪湿衣巾。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为客飘蓬远,思家落叶频。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只应蝴蝶梦,夜夜得相亲。

“只应蝴蝶梦”全诗注音

nì lǚ chóng yáng jié , qióng qiū wàn lǐ shēn 。

逆旅重阳节,穷秋万里身。

jīn yīng fú jiǔ zhǎn , zhū lèi shī yī jīn 。

金英浮酒盏,珠泪湿衣巾。

wèi kè piāo péng yuǎn , sī jiā luò yè pín 。

为客飘蓬远,思家落叶频。

zhī yìng hú dié mèng , yè yè dé xiāng qīn 。

只应蝴蝶梦,夜夜得相亲。

“只应蝴蝶梦”全诗翻译

译文:
逆旅重阳节,孤身在遥远的秋天。
酒盏里浮动着金黄的酒液,泪珠湿透了衣巾。
作为客人飘荡在茫茫远方,思念家园像秋叶频频飘落。
只应该是蝴蝶的梦境,每个夜晚都能得到亲近。



总结:

诗人身处陌生之地,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感受到了孤独和思念之情。诗中通过金黄的酒液和泪水来表达内心的苦闷和伤感,同时以客人和落叶的形象,抒发了思念家园和远方亲人的心情。最后,将这种思念比喻为蝴蝶的梦境,强调了诗人夜夜与亲人相互依偎的渴望和希望。

“只应蝴蝶梦”诗句作者杨亿介绍: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复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谥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更多...

“只应蝴蝶梦”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