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散远同僧”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吏散远同僧”出自哪首诗?

答案:吏散远同僧”出自: 宋代 释重显 《和陆学士夏日见寄》,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lì sàn yuǎn tóng sēng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

问题2:“吏散远同僧”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吏散远同僧”的上一句是: 官清难滞爵 , 诗句拼音为: guān qīng nán zhì jué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

问题3:“吏散远同僧”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吏散远同僧”的下一句是: 棠树非烟合 , 诗句拼音为: táng shù fēi yān hé ,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吏散远同僧”全诗

和陆学士夏日见寄 (hé lù xué shì xià rì jiàn jì)

朝代:宋    作者: 释重显

良牧归诗匠,雅风消郁蒸。
官清难滞爵,吏散远同僧
棠树非烟合,仙槎碧浪乘。
因思穷万化,千古更无能。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liáng mù guī shī jiàng , yǎ fēng xiāo yù zhēng 。
guān qīng nán zhì jué , lì sàn yuǎn tóng sēng 。
táng shù fēi yān hé , xiān chá bì làng chéng 。
yīn sī qióng wàn huà , qiān gǔ gèng wú néng 。

“吏散远同僧”繁体原文

和陸學士夏日見寄

良牧歸詩匠,雅風消鬱蒸。
官清難滯爵,吏散遠同僧。
棠樹非煙合,仙槎碧浪乘。
因思窮萬化,千古更無能。

“吏散远同僧”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良牧归诗匠,雅风消郁蒸。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官清难滞爵,吏散远同僧。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棠树非烟合,仙槎碧浪乘。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因思穷万化,千古更无能。

“吏散远同僧”全诗注音

liáng mù guī shī jiàng , yǎ fēng xiāo yù zhēng 。

良牧归诗匠,雅风消郁蒸。

guān qīng nán zhì jué , lì sàn yuǎn tóng sēng 。

官清难滞爵,吏散远同僧。

táng shù fēi yān hé , xiān chá bì làng chéng 。

棠树非烟合,仙槎碧浪乘。

yīn sī qióng wàn huà , qiān gǔ gèng wú néng 。

因思穷万化,千古更无能。

“吏散远同僧”全诗翻译

译文:
良善的牧人回到了诗人身边,高雅的风气消解了郁闷之气。官场清明,难以滞留官位的爵位;吏职散去,远离与僧人相同的生活。棠树的飘香不像尘烟,而是与天仙一起乘坐碧浪。因为思索着万物的变化,但千古以来都没有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全文

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良善的牧人与高雅的风气,与官场和吏职的对比,以及棠树和天仙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思索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尽管思索万物变化,但诗人认识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是难以达到的。

“吏散远同僧”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和陆学士夏日见寄》是由唐代诗人释重显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夏日景色的赞美和对官僚生活的感慨。
诗中诗人首先提到“良牧归诗匠”,意味着良好的牧场将诗匠的心境提升,使其能够写出高雅的诗歌。接着,诗人描述了夏日的清爽和官吏清廉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官清民安的理想境界。然后,他提到了棠树和仙槎,暗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仙境般的景致。最后两句“因思穷万化,千古更无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时间流逝的感叹,强调了人的无奈和生命的脆弱。

“吏散远同僧”诗句作者释重显介绍:

释重显(九八○~一○五二),字隐之,俗姓李,号明觉大师,遂宁(今属四川)人。早年於益州普安寺出家,以释仁铣爲师。出游荆渚间,又北游至复州,从北塔祚禅师学五年。真宗天禧中至灵隐(《三宝赞》自序),滞留数年,後主明州雪窦寺。仁宗皇佑四年卒,年七十三。有《祖英集》两卷、《瀑泉集》、《拈古集》各一卷。《禅林僧宝传》卷一一有传。 重显诗,据《四部丛刊续编》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祖英集》、《颂古集》爲底本。《祖英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颂古集》校以元至正二年大明寺住持释海岛刊本(简称元刊本),编爲三卷。更多...

“吏散远同僧”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