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把柴头书古字”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笑把柴头书古字”出自哪首诗?

答案:笑把柴头书古字”出自: 宋代 释道昌 《颂古五十七首 其四》,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xiào bǎ chái tóu shū gǔ zì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问题2:“笑把柴头书古字”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笑把柴头书古字”的上一句是: 反着麻鞋过短门 , 诗句拼音为: fǎn zhe má xié guò duǎn mén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问题3:“笑把柴头书古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笑把柴头书古字”的下一句是: 大家来步月黄昏 , 诗句拼音为: dà jiā lái bù yuè huáng hūn ,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笑把柴头书古字”全诗

颂古五十七首 其四 (sòng gǔ wǔ shí qī shǒu qí sì)

朝代:宋    作者: 释道昌

手携花鼓到城根,反着麻鞋过短门。
笑把柴头书古字,大家来步月黄昏。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shǒu xié huā gǔ dào chéng gēn , fǎn zhe má xié guò duǎn mén 。
xiào bǎ chái tóu shū gǔ zì , dà jiā lái bù yuè huáng hūn 。

“笑把柴头书古字”繁体原文

頌古五十七首 其四

手攜花鼓到城根,反著麻鞋過短門。
笑把柴頭書古字,大家來步月黄昏。

“笑把柴头书古字”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手携花鼓到城根,反着麻鞋过短门。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笑把柴头书古字,大家来步月黄昏。

“笑把柴头书古字”全诗注音

shǒu xié huā gǔ dào chéng gēn , fǎn zhe má xié guò duǎn mén 。

手携花鼓到城根,反着麻鞋过短门。

xiào bǎ chái tóu shū gǔ zì , dà jiā lái bù yuè huáng hūn 。

笑把柴头书古字,大家来步月黄昏。

“笑把柴头书古字”全诗翻译

译文:
手拿着花鼓来到城门口,穿着麻鞋反着过矮小的门槛。
笑着指着柴头上的古文字,众人一起在月色下共舞到黄昏时分。
全文总结:诗人手持花鼓,来到城门口,以轻松幽默的心态穿越矮门。他笑着指着柴头上的古老文字,和大家一起在月色下共舞,欢乐至黄昏时分。这首古文诗歌表现了欢乐、轻松和与众人共享美好时刻的场景。

“笑把柴头书古字”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颂古五十七首 其四》出自释道昌之手,表现了古代生活中的一幕美好的场景。诗人描绘了一个闲暇的时刻,情境简单而幸福。
诗中的“手携花鼓到城根”展现了一个人手拿着花鼓走到城市的城根地带,这个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反着麻鞋过短门”,这里传达了一种朴素和自然的生活方式,暗示诗人追求简单的快乐,不拘泥于繁复。
接下来的一句“笑把柴头书古字”强调了古代文化的传承,诗人似乎在传授或分享一些古代智慧和知识。最后两句“大家来步月黄昏”则给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宽广的背景,强调了共同欢乐的情感。黄昏的时刻和步月的景象常常被用来表达友情和团聚的主题,因此,这也可能是在强调团体的欢乐和团结。

“笑把柴头书古字”诗句作者释道昌介绍:

释道昌(一○八九~一一七一),号月堂,又号佛行,俗姓吴。霅之宝溪(今浙江吴兴)人。年十三祝髪,逾二年谒妙湛於道场寺,悟彻。於是以遍参爲志,游淮楚湖湘间,依长灵卓、保宁玑、圆悟勤诸大宗师。年二十三归省妙湛於净慈寺,俾掌藏爲衆说法。又补穹窿瑞光,迁育王。高宗建炎中退席。绍兴初居间中大吉,徙秀峰龟山,移金陵蒋山,奉旨擢径山灵隐。三十一年(一一六一),退藏灵泉。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四),主临安府净慈寺。七年卒,年八十三。爲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释道昌诗,据《嘉泰普灯录》等书所录,编爲一卷。更多...

“笑把柴头书古字”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