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欲题诗满浙东”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更欲题诗满浙东”出自哪首诗?

答案:更欲题诗满浙东”出自: 宋代 苏轼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gèng yù tí shī mǎn zhè dōng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更欲题诗满浙东”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更欲题诗满浙东”的上一句是: 明年采药天台去 , 诗句拼音为: míng nián cǎi yào tiān tāi qù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3:“更欲题诗满浙东”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更欲题诗满浙东”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更欲题诗满浙东”全诗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xiù zhōu bào běn chán yuàn xiāng sēng wén zhǎng lǎo fāng zhàng)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wàn lǐ jiā shān yī mèng zhōng , wú yīn jiàn yǐ biàn ér tóng 。
měi féng shǔ sǒu tán zhōng rì , biàn jué é méi cuì sǎo kōng 。
shī yǐ wàng yán zhēn yǒu dào , wǒ chú sōu jù bǎi wú gōng 。
míng nián cǎi yào tiān tāi qù , gèng yù tí shī mǎn zhè dōng 。

“更欲题诗满浙东”繁体原文

秀州報本禪院鄉僧文長老方丈

萬里家山一夢中,吳音漸已變兒童。
每逢蜀叟談終日,便覺峨眉翠掃空。
師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無功。
明年採藥天台去,更欲題詩滿浙東。

“更欲题诗满浙东”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更欲题诗满浙东”全诗注音

wàn lǐ jiā shān yī mèng zhōng , wú yīn jiàn yǐ biàn ér tóng 。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měi féng shǔ sǒu tán zhōng rì , biàn jué é méi cuì sǎo kōng 。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shī yǐ wàng yán zhēn yǒu dào , wǒ chú sōu jù bǎi wú gōng 。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míng nián cǎi yào tiān tāi qù , gèng yù tí shī mǎn zhè dōng 。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更欲题诗满浙东”全诗翻译

译文: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全诗表达了诗人在万里家山的梦中时光荏苒,时光流逝,吴音变得儿童般稚嫩。每次与蜀山老叟交谈,听他谈论修道之事,就觉得峨眉山的翠色已经扫空。蜀山老叟自己似乎已经忘记了道理的真谛,而诗人在寻找诗句时却毫无所获。未来的明年,他计划去采药天台山,更想在浙东地区留下自己的诗篇。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富有幻境感的语言,表达了时光易逝、修道艰辛、心灵追求的主题。同时,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也在诗中展现出来。

“更欲题诗满浙东”总结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创作的《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整首诗表达了对长老的敬仰和向往,并抒发了自己在山野中遇到的思考和感慨。现在我将为你进行赏析:,并为这首诗添加标签。
赏析:
苏轼在这首诗中以简洁而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梦中游览了万里家山,听到吴音已经变成了儿童的感受。这里通过梦境的形式,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时光的流逝。
诗中提到“蜀叟”,指的是成长中的人已经老去,常常谈论往事。这也反映出了时光不停流转的主题。同时,峨眉山的翠绿扫空,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美丽的山景。
接下来,苏轼提到了自己在长老那里学到的道理已经被遗忘,自己搜寻句子也没有多大收获,表达了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自省。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的未来计划,他打算明年去天台采药,并且有意在浙东题诗。这展示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创作的热情。

“更欲题诗满浙东”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更欲题诗满浙东”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