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秋叶岂能神”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满山秋叶岂能神”出自哪首诗?

答案:满山秋叶岂能神”出自: 宋代 苏轼 《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二首 其一》,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mǎn shān qiū yè qǐ néng shén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2:“满山秋叶岂能神”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满山秋叶岂能神”的上一句是: 故国子孙今尚死 , 诗句拼音为: gù guó zǐ sūn jīn shàng sǐ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3:“满山秋叶岂能神”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满山秋叶岂能神”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满山秋叶岂能神”全诗

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二首 其一 (guò ān lè shān wén shān shàng mù yè yǒu wén rú dào shì zhuàn fú yún cǐ shān nǎi zhāng dào líng suǒ yù èr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天师化去知何在,玉印相传世共珍。
故国子孙今尚死,满山秋叶岂能神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tiān shī huà qù zhī hé zài , yù yìn xiāng chuán shì gòng zhēn 。
gù guó zǐ sūn jīn shàng sǐ , mǎn shān qiū yè qǐ néng shén 。

“满山秋叶岂能神”繁体原文

過安樂山聞山上木葉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張道陵所寓二首 其一

天師化去知何在,玉印相傳世共珍。
故國子孫今尚死,滿山秋葉豈能神。

“满山秋叶岂能神”韵律对照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天师化去知何在,玉印相传世共珍。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故国子孙今尚死,满山秋叶岂能神。

“满山秋叶岂能神”全诗注音

tiān shī huà qù zhī hé zài , yù yìn xiāng chuán shì gòng zhēn 。

天师化去知何在,玉印相传世共珍。

gù guó zǐ sūn jīn shàng sǐ , mǎn shān qiū yè qǐ néng shén 。

故国子孙今尚死,满山秋叶岂能神。

“满山秋叶岂能神”全诗翻译

译文:

天师已经化为仙去,我们不知道他在哪里,他留下的玉印代代相传,成为世间的宝物。
我们祖辈曾经在那故国生活,但如今他们早已去世,现在满山的秋叶又怎么可能有神奇的力量呢?



总结:


这首古文诗表达了人生离别和岁月流逝的情感。天师已经化为仙人,不再在人世,而留下的玉印却是一代又一代传承的宝贵遗物。故国的人们早已逝去,如今的自然景色也不再具有当初的神奇魅力。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失去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意蕴深远,反映了古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满山秋叶岂能神”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二首 其一》是苏轼的作品,表达了对古代道士张道陵的景仰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诗人以游历安乐山为背景,描述了山上的景象。首先提到“天师化去知何在”,指的是古代道士张道陵,他被称为“天师”,但如今已不知去向。接着提到“玉印相传世共珍”,玉印是象征道家传承的宝物,说明张道陵的道法和传承仍然被人们传颂珍视。然而,诗人接下来用“故国子孙今尚死”来点出现实,暗示了古代文化和道教传统在当代已经式微,很多人已然不再关注和理解。最后一句“满山秋叶岂能神”则表达了诗人的疑问,即使安乐山上的秋叶如此美丽,也不能唤起人们对道教和传统文化的敬仰和信仰。

“满山秋叶岂能神”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满山秋叶岂能神”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