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得永昭全”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盖得永昭全”出自哪首诗?

答案:盖得永昭全”出自: 宋代 苏轼 《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 其一》,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gài dé yǒng zhāo quán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

问题2:“盖得永昭全”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盖得永昭全”的上一句是: 复推元佑冠 , 诗句拼音为: fù tuī yuán yòu guān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

问题3:“盖得永昭全”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盖得永昭全”的下一句是: 有作犹非圣 , 诗句拼音为: yǒu zuò yóu fēi shèng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盖得永昭全”全诗

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 其一 (dà xíng tài huáng tài hòu gāo shì wǎn cí èr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至矣吾三后,功高汉已还。
复推元佑冠,盖得永昭全
有作犹非圣,无私乃是天。
侍臣谈道要,家法信家传。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zhì yǐ wú sān hòu , gōng gāo hàn yǐ huán 。
fù tuī yuán yòu guān , gài dé yǒng zhāo quán 。
yǒu zuò yóu fēi shèng , wú sī nǎi shì tiān 。
shì chén tán dào yào , jiā fǎ xìn jiā chuán 。

“盖得永昭全”繁体原文

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詞二首 其一

至矣吾三后,功高漢已還。
復推元祐冠,蓋得永昭全。
有作猶非聖,無私乃是天。
侍臣談道要,家法信家傳。

“盖得永昭全”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至矣吾三后,功高汉已还。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复推元佑冠,盖得永昭全。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有作犹非圣,无私乃是天。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侍臣谈道要,家法信家传。

“盖得永昭全”全诗注音

zhì yǐ wú sān hòu , gōng gāo hàn yǐ huán 。

至矣吾三后,功高汉已还。

fù tuī yuán yòu guān , gài dé yǒng zhāo quán 。

复推元佑冠,盖得永昭全。

yǒu zuò yóu fēi shèng , wú sī nǎi shì tiān 。

有作犹非圣,无私乃是天。

shì chén tán dào yào , jiā fǎ xìn jiā chuán 。

侍臣谈道要,家法信家传。

“盖得永昭全”全诗翻译

译文:
在这里,我要夸赞我的三位祖先,他们的功绩高大,为汉朝做出了巨大贡献。
再次提及元佑冠,他确立了永远昭著的功勋。
有所作为尚不能称为圣人,无私才是真正天命所在。
臣子们谈论道德修养的要义,家族的家法传承也值得信赖。



总结:

这段古文赞颂了三位祖先在汉朝的伟大功绩。其中,特别提及了元佑冠的卓越贡献,被永远铭记。文章强调了无私的品质是至高无上的,只有不自私的行为才符合天命。另外,侍臣们的言谈举止也体现了道德传统的重要性。家族的家法传承也被强调为一种可信赖的道德指南。整篇文章弘扬了道德美德与家族传承的价值观。

“盖得永昭全”总结赏析

这首诗《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 其一》是苏轼创作的,表达了对高太后的深切怀念和对她的赞美。诗意如下:
赏析::
在这首诗中,苏轼以深情的笔调回顾了高太后的辉煌历程。诗的第一句“至矣吾三后,功高汉已还。”提到了高太后的卓越功绩,将她与汉代的辉煌相提并论,突显了她的杰出地位。接下来的几句继续强调高太后的德行和品德,称她为“有作犹非圣”,这意味着她虽然有所作为,但谦虚而不自视过高。
诗中还提到了家法和家传,暗示高太后传承了良好的家风,成为了楷模。最后一句“侍臣谈道要,家法信家传”强调了高太后的影响力,她的家风成为值得效仿的典范。
标签:
- 赞美
- 历史
- 德行

“盖得永昭全”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盖得永昭全”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