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梦泠泠入翠微”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清梦泠泠入翠微”出自哪首诗?

答案:清梦泠泠入翠微”出自: 宋代 曹勋 《禁直赋所见荼䕷》,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qīng mèng líng líng rù cuì wēi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清梦泠泠入翠微”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清梦泠泠入翠微”的上一句是: 枕间为插琉璃满 , 诗句拼音为: zhěn jiān wèi chā liú lí mǎn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3:“清梦泠泠入翠微”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清梦泠泠入翠微”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清梦泠泠入翠微”全诗

禁直赋所见荼䕷 (jìn zhí fù suǒ jiàn tú 䕷)

朝代:宋    作者: 曹勋

密叶素华青羽帔,繁香秀色六铢衣。
枕间为插琉璃满,清梦泠泠入翠微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mì yè sù huá qīng yǔ pèi , fán xiāng xiù sè liù zhū yī 。
zhěn jiān wèi chā liú lí mǎn , qīng mèng líng líng rù cuì wēi 。

“清梦泠泠入翠微”繁体原文

禁直賦所見荼䕷

密葉素華青羽帔,繁香秀色六銖衣。
枕間爲插琉璃滿,清夢泠泠入翠微。

“清梦泠泠入翠微”韵律对照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密叶素华青羽帔,繁香秀色六铢衣。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枕间为插琉璃满,清梦泠泠入翠微。

“清梦泠泠入翠微”全诗注音

mì yè sù huá qīng yǔ pèi , fán xiāng xiù sè liù zhū yī 。

密叶素华青羽帔,繁香秀色六铢衣。

zhěn jiān wèi chā liú lí mǎn , qīng mèng líng líng rù cuì wēi 。

枕间为插琉璃满,清梦泠泠入翠微。

“清梦泠泠入翠微”全诗翻译

译文:

密密的叶片像华丽的青羽帐幔,繁盛的芬芳如同六铢的美丽衣裳。
在枕头之间插满琉璃花,清澈的梦境流淌进翠绿的微风中。

总结:

这首诗以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场景。诗人描述了树叶如同青羽帐幔一样茂密,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宛如华丽的衣裳。床上插满了琉璃花,使得梦境变得清澈而宁静,宛如融入了翠绿微风之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营造了一个优美神奇的幻境。

“清梦泠泠入翠微”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诗《禁直赋所见荼䕷》是唐代诗人曹勋所作,以描写一幅繁花似锦的画面为主题。诗中以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眼前所见的美丽画面。
首先,诗中提到“密叶素华青羽帔”,形容了植物的叶子非常茂密,呈现出素雅的白色和清新的青色,仿佛是华美的衣裳。这句诗用了华丽的修辞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清新和高贵的氛围。
接着,诗人写道“繁香秀色六铢衣”,表现了花香浓郁,花色秀丽,就像一身价值连城的华美衣裳。这里的“六铢衣”象征着珍贵和华美,加强了整个画面的艳丽感。
然后,诗中提到“枕间为插琉璃满”,意味着这美丽的景色成为了作者梦中的画面,让他在梦中沉醉其中。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迷恋和渴望。
最后,诗句“清梦泠泠入翠微”则强化了整首诗的清新和幽静的氛围。这句话意味着美丽的梦境仿佛进入了翠绿的微风之中,使整首诗更具神秘感和诗意。
标签: 写景、抒情、咏物

“清梦泠泠入翠微”诗句作者曹勋介绍:

曹勋(一○九八?~一一七四),字公显,一作功显,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以恩补承信郎,徽宗宣和五年(一一二三)赐同进士出身(《嘉定赤城志》卷三四),仍爲武官。靖康之变从徽宗北迁,至燕山,受密旨间行诣康王。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至南京,以建言忤执政,出於外。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副刘光远使金,中途还,又充馆伴副使。未几,爲报谢副使使金,十二年至金,得请还梓宫及太后。十三年,兼枢密副都承旨。十五年奉祠。二十五年,起知合门事兼干办皇城司。二十九年,再爲称谢副使使金。三十年,提举万寿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一、一四二、一四四、一五○、一五三、一七○、一八五)。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起提举皇城司(《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八二)。淳熙元年卒,年七十余。遗着由子耜辑爲《松隠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四十卷。事见《攻媿集》卷五二《曹忠靖公松隠集序》,《宋史》卷三七九有传。 曹勋诗,以《嘉业堂丛书》据旧刻本所刊《松隠文集》爲底本,校以旧钞本(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四库本多残,且佚原书第十四卷(实佚大部分,卷中几首诗并入第十三卷),而旧抄本第十四卷亦与底本全异。因彼此都不明所自,兹将旧钞本第十四卷诗编爲第二十四卷。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更多...

“清梦泠泠入翠微”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