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李益,李君虞的诗,有关李益,李君虞的古诗大全

显示更多结果 (更少结果比更多结果准确)
注:由于字的前后关联、同名等问题的存在,匹配可能存在误差,请自行甄别。
  • 李益端公夜宴见赠 —— 卢纶

    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
    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

  • 李益伤秋 —— 卢纶

    岁去人头白,秋来树叶黄。
    搔头向黄叶,与尔共悲伤。

  • 翫春因寄冯衞二补阙戏呈李益 —— 卢纶

    掖垣春色自天来,红药当堦次第开。
    萱草藂藂尔何物,等闲穿破绿莓苔。

  • 奉和李益游栖岩寺 —— 卢纶

    林香雨气新,山寺绿无尘。
    遂结云外赏,共游天上春。
    鹤鸣金阙丽,僧语竹房邻。
    待月水流急,惜花风起频。
    何方非坏境,此地有归人。
    回首空门路,皤然一幻身。

  • 宝泉寺送李益端公归邠宁幕 —— 卢纶

    参差岩障东,云日晃龙宫。
    石净非因雨,松凉不为风。
    恋泉将鹤并,偷果与猨同。
    眼界尘虽染,心源蔽已通。
    莲花国何限,贝叶字无穷。
    早晚登麟阁,慈门欲付公。

  • 李益少监兼送张实游幽州 —— 王建

    大雅废已久,人伦失其常。
    天若不生君,谁复为文纲。
    迷者得道路,溺者遇舟航。
    国风人已变,山泽增辉光。
    星辰有其位,岂合离帝傍。
    贤人既遐征,凤鸟安来翔。
    少小慕高名,所念隔山冈。
    集卷新纸封,每读常焚香。
    古来难自达,取监在贤良。
    未为知音故,徒恨名不彰。
    谅无金石坚,性命岂能长。
    常恐一世中,不上君子堂。
    伟哉清河子,少年志坚强。
    箧中有素文,千里求发扬。
    自愿音韵乖,无因合宫商。
    幸君达精诚,为我求回章。

  • 李益庶子 —— 王建

    紫烟楼阁碧纱亭,上界诗仙独自行。
    奇险驱回还寂寞,云山经用始鲜明。
    藕绡纹缕裁来滑,镜水波涛滤得清。
    昏思愿因秋露洗,幸容堦下礼先生。

  • 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监察十五叔兼呈李益端公柳缜评事 —— 孟郊

    方凭指下弦,写出心中言。
    寸草贱子命,高山主人恩。
    游边风沙意,梦楚波涛魂。
    一日引别袂,九回沾泪痕。
    自悲何以然,在礼阙晨昏。
    名利时转甚,是非宵亦喧。
    浮情少定主,百虑随世翻。
    举此胸臆恨,幸从贤哲论。
    明明三飞鸾,照物如朝暾。

  • 李益崔放送王链师还楼观兼为羣公先营山居 —— 孟郊

    十年白云士,一卷紫芝书。
    来结崆峒侣,还期缥缈居。
    霞冠遗彩翠,月帔上空虚。
    寄谢泉根水,清泠闲有余。

  • 监察十五叔东斋招李益端公会别 —— 孟郊

    欲知惜别情,泻水还清池。
    此地有君子,芳兰步葳蕤。
    手掇杂英佩,意摇春夜思。
    莫作遶山云,循环无定期。

  • 李益 —— 贾岛

    四十归燕字,千年外始吟。
    已将书北岳,不用比南金。

  • 再投李益常侍 —— 贾岛

    何处初投刺,当时赴尹京。
    淹留花柳变,然诺肺肠倾。
    避暑蝉移树,高眠雁过城。
    人家嵩岳色,公府洛河声。
    联句逢秋尽,尝茶见月生。
    新衣裁白苎,思从曲江行。

  • 前言 —— 童养年 现代

    唐诗体制繁复。
    前承乐府、古风,後启律诗、杂言,抒情、说理、敍事、写景,蔚为大观。
    上自达官,下至隐逸,文士笔述,民间口传,遍地开花,丰富多彩。
    它在中国诗坛上,也在世界诗歌史上,都占有并将永久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唐、宋、元至明中叶以前,唐诗选本多,而全集少。
    明中期以後,渐有人重视唐诗全集的编刻,便断代分期出书,流传极少。
    如隆庆时吴琯等《唐诗纪》,只成初唐、盛唐。
    至清康熙四十五、六年间,才开始根据胡震亨《唐音统签》及钱谦益、季振宜连接编辑的《全唐诗集》(只有稿本。
    初稿为不同版本的诗集拼成,有抄有刻,我曾写出目录,留备参考。
    该稿现在台湾。
    清内府旧藏是重抄稿本。
    )综合改编成为现时仍在通行的《全唐诗》。
    《全唐诗》共九百卷,收诗五万余首。
    因时时急於求成,存在不少缺点错误。
    近代有不昳,如刘师培、李嘉言等提出勘误和改编的意见,偶然也提到尚有可补之诗。
    日本河世宁能早在我国韩隆时期进行《全唐诗》的辑逸工作,虽然所辑有限,又多属摘句,最後附李峤几首诗的校异,也还是值得欢迎的。
    近半个世纪中,有罗振玉、王重民,包括最近舒学等,单从敦惶遗书中先後辑出唐人遗诗共约一百八十首。
    只限於文士的雅言诗,而未收民间的口语诗,终令人对唐诗有不全之感。
    我在较长时期,对全汉至隋诗、全唐诗,都留心辑补,随见随钞,各有积稿。
    现中华书局以《全唐诗》先行再版,广徵补遗。
    最近一年多,我根据原辑加工,仅就手边可利用的书,加以钞补,五百五十余人,诗一千余首,摘句(一联一韵作为一句)二百三十以上,词三十一首,编为二十一卷。
    现时的工作以补为主,但也以补带校。
    如不事先反复细校,则又不知缺在何处。
    多卷集的大家、名家,比较难补,而零句比全诗更难补。
    古今学者中,虽对某一家某一集,进行过专门的研究,而竟不知何者可补,或虽补而反误。
    明、清刻本中,误补者更多一些。
    如《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张籍集》,极为错乱,有《台城》及其他十题,共十七首,实为刘禹锡诗,《杨柳送客》等四首,为李益诗,竟大量收入。
    席刻《唐诗百名家集》中,《马戴集》比《全唐诗》多出《早秋宿崔业居处》以下九首,皆为秦系诗,又席刻百家有《于邺集》,江标五十家小集有《于武陵集》。
    《唐诗纪事》及《全唐诗》都分作二家,据《唐才子传》,武陵为邺之字,实为一人。
    也有些诗。
    见於两家以上,不能肯定为某一人诗者,保留诗题,文字出入较大者并存。
    有此诗虽有疑问,如王维乐府诗等,也作为附录保存,留待後来学者参考。
    以上这些情况,都在诗前、诗後或诗人小传中,加以说明。
    体例问题:现在略依原书凡例,如已有传的,就不再录,没有传而可以查到的,就畧补小传。
    如暂时查不出,就参照原书前後人次,订其时代。
    否则统依姓名笔划,集中放在「无世次」一卷之中。
    本辑稿每诗後面,都注明出处。
    所附小传及诗解等,大都引用原文,形式近於《宋诗纪事》。
    原书补遗、歌谣、神仙等诗,也是如此。
    不过有详、有略、也有遗漏,又多数不注出处。
    这对以後校勘或改编《全唐诗》,有一定困难。
    本辑稿破除以往惯例,不论帝王将相、朝野人士、妇女、僧道,都按时代先後排刊。
    缺姓名而有时代,或有关人物可寻,也依照上例列入。
    本辑稿略依《唐诗品汇》及《诗薮》、《唐音癸签》所论,暂分为初、盛、中、晚。
    五代十国补诗较多,(李调元《全五代诗》晚全唐诗於,缺漏还很多。
    )题作《全唐五代诗续补遗》,也是可以的。
    胡震亨对胡应麟的论述,比较佩服。
    但初、盛、中、晚,具体细分,又不尽相同。
    如应麟以李适、孙逖为盛唐,震亨改为初唐;应麟以包融为初唐,刘方平为中唐,震亨都改为盛唐;应麟以元载、苏涣为盛唐,震亨改为中唐;应麟以魏謩、孙元宴为中唐,震亨又改为晚唐;应麟以杜荀鹤、沈彬、陈陶、黄滔特为晚唐,震亨改为闰唐(即五代十国)。
    而初、盛、中、晚之中,又各有先後,至于五代十国诗在《全唐诗》中混而不分,现也略依《全五代诗》并参照《五代史》、《十国春秋》加以区分。
    本稿是继《全唐诗》原有补遗辑补的,故称《续补遗》。
    笔者限於时间和水平,目前只能勉成此初稿,难免有误有漏,至於修改补充,更准确地加以排比,则有待今後进一步的努力。
    童养年於安徽大学一九八○年四月。

  • 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 梅尧臣

    窗前风动竹,声碎影仍繁。
    冲扉忽自启,出候初迎门。
    惊雀枝未定,乳蜂窠暂翻。
    飘飘一举袂,聊更迟来辕。

  • 李益之侍郎致政归庐山 其一 —— 司马光

    儒业金华贵,归心白鹤孤。
    江山依旧在,轩冕曏来无。
    啸咏谁当共,登临未索扶。
    浩然知此乐,迥与世人殊。

共 2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