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正臣的诗,有关,正臣的古诗大全

更少结果 (更少结果比更多结果准确)
注:由于字的前后关联、同名等问题的存在,匹配可能存在误差,请自行甄别。
  • 晦日置酒林亭 —— 高正臣

    正月符嘉节,三春翫物华。
    忘怀寄尊酒,陶性狎山家。
    柳翠含烟叶,梅芳带雪花。
    光阴不相借,迟迟落景斜。

  • 晦日重宴 —— 高正臣

    芳辰重游衍,乘景共追随。
    班荆陪旧识,倾盖得新知。
    水叶分莲沼,风花落柳枝。
    自符河朔趣,宁羡高阳池。

  • 别蔡十四著作 —— 杜甫

    贾生恸哭後,寥落无其人。
    安知蔡夫子,高义迈等伦。
    献书谒皇帝,志以清风尘。
    流涕洒丹极,万乘为酸辛。
    天地则创痍,朝廷当正臣
    异才复间出,周道日惟新。
    使蜀见知己,别颜始一伸。
    主人薨城府,扶榇归咸秦。
    巴道此相逢,会我病江滨。
    忆念凤翔都,聚散俄十春。
    我衰不足道,但愿子意陈。
    稍令社稷安,自契鱼水亲。
    我虽消渴甚,敢望帝力勤。
    尚思未朽骨,复覩耕桑民。
    积水架三峡,浮龙倚长津。
    扬舲洪涛间,仗子济物身。
    鞍马下秦塞,王城通北辰。
    玄甲聚不散,兵久食恐贫。
    穷谷无粟帛,使者来相因。
    若凭南辕吏,书札到天垠。

  •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五 —— 杜甫

    鸣玉锵金尽正臣,修文偃武不无人。
    兴王会静妖氛气,圣寿宜过一万春。

  • 六朝门 李集 —— 周昙

    忠谏能坚信正臣,三沈三屈竟何云。
    每沈良久方能语,及语还呼桀纣君。

  • 自序 —— 孙望辑录

    李唐以文学第士,尤重声律,硕儒俊彦,罔不规斯道,三百年间,诗人千计,腾声飞实,郁郁彬彬,故论诗者必称李唐焉。
    自昔唐人选集,有殷璠(《河岳英灵集》,丹阳进士殷璠撰,分上中下三卷,凡二十四家诗。
    )元结(《箧中集》,元结次山编,一卷,凡七人,诗二十四首。
    )高正臣(《高氏三宴诗集》三卷,所载皆因人会宴之诗,以一会为一卷,与宴者凡二十一人。
    )芮挺章(《国秀集》三卷,芮挺章编,凡九十人,诗二百二十篇。
    实八十五人,诗二百十一首。
    )令狐楚(《御览诗》一卷,一名《唐歌诗》,一名《选进集》,一名《元和御览》,凡三十家,诗二百八十九首。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二卷,高仲武编,凡二十六人,诗一百四十首。
    实存一百二十二首。
    )姚合(《极玄集》,姚合编,凡二十一家,诗百首。
    实存九十九首。
    )诸家,顾拘於朋从,或偏一体,或囿一方。
    而张为《主客》(《主客图》一卷,张为撰,凡八十四家诗。
    )之作,乃更离章摘句,一诗之不获悉闚,罔论详该。
    宋明稍事蒐辑,《英华》《类苑》,(《文苑英华》一千卷,宋太平兴国七年,李昉、扈蒙、徐铉、宋白等奉敕编。
    《唐诗类苑》二百卷,明张之象纂。
    )篇什粗备,然而期分类从,终不见一代一家体要;其散逸秘本,放失集外者,且未能广事搜求,脱漏泰半,後世惜之。
    逮有清康熙盛朝,朝野右文,裒辑之风特着;翰林院羣彦,奉命启芸阁之珍藏,殚精校讐,年余而成《全唐诗》九百卷,(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十九日始,四十五年十月初一日书成。
    )都诗四万八千九百首。
    自唐开国以迄五代,凡有所作,靡不苛索专集,旁稽野史,虽只句莫遗,而後百世钜观,斯克厥成,其有功艺文,不谓大且备乎!然其轶在桑岛,湮於金石,又有非当时诸公所能及者。
    天明中,(天明,日本光格天皇年号,共八年,当清乾隆四十六年至五十三年。
    )日人上毛河世宁,(即市河宽斋,字子静,号半江,上毛野国人。
    )曾罗彼邦旧籍,参采《千载佳句》、《文镜秘府》诸书,撰《全唐诗逸》三卷,(《全唐诗逸》三卷,凡百二十余家诗,前有淡海竺常序。
    )虽断篇零章,不无搜玉之功,鲍清溪既刊入《知不足斋丛书》矣。
    余每展斯帙,深慨彼邦人士治学之勤,乃欲本河氏所作,网罗中土遗佚。
    匝月之内,先成《全唐诗作者通检》一卷,然後披览羣书,逮於金石,竭期年之力,得诗如干首,分为如干卷,名曰《全唐诗补逸》;扬万世之英灵,彰一朝之翰藻,斯亦差堪自慰者矣。
    至诠次体例,多承旧制;惟诗前小传之余,略加案语,诗中原注而外,间益校文。
    其若有官衔可稽、岁月可循者,并前贤题跋、诸家考据之属,胥附篇末,庶几读者得资参证焉。
    丙子(一九三六)季冬,常熟孙望识。

  • 迁居 —— 梅远

    百里犹乡土,千年亦比邻。
    愿言培世德,未敢咏维新。
    (均见清施念曾、张汝霖编《宛雅三编》卷二、嘉庆廿八年刊洪亮吉等纂《宁国府志》卷二十四。
    )(按:梅远为北宋着名诗人梅尧臣的曾祖。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三《梅圣俞墓志铭》云:「曾祖讳远,祖讳邈,皆不仕。
    」杨杰《无为集》卷十三《故朝奉郎守殿中丞梅君〖正臣〗墓志铭》云:「南唐末,曾祖远为宣城掾。
    正臣为尧臣弟。
    《宛雅三编》卷二引《梅氏诗谱》,谓远字维明,光化间由吴兴之宣城为掾。
    以宣之风土淳厚,遂筑居於州学之西,着有《迁居草》。
    今按:三书所记稍有出入。
    考《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十一《太子中舍梅君墓志铭》,尧臣父梅让卒於皇佑元年,年九十一,推其生年,为显德六年。
    以此推测,梅远约生於十世纪初,以仕南唐为是。
    《梅氏诗谱》有误,今不取光化年仕宣说。
    )。

  • 寄泾北都运待制施正臣 —— 宋祁

    我作东南守,君为河朔行。
    旌旗向江步,笳鼓入边声。
    共结光华遇,难禁离索情。
    惟应指羊酪,未肯下蓴羹。

  • 抒怀恭答待制施正臣 —— 宋祁

    谁谓斯人玷玉堂,忧怀易得复难忘。
    素书不答还堆案,长簟无情但竟牀。
    涸思论文成轧轧,流年着鬓有苍苍。
    病襟殊忘支离丑,为恃君家白雪章。

  • 寄河东按察待制施正臣 —— 宋祁

    并门迢递驾朱轮,紫橐宫毫晦隙尘。
    几眼带移贪事国,半生桐老苦伤春。
    比来置酒觞何属,自此惊秋发恐新。
    鳌署病夫期自代,眼中徧忆未归人。

  • 送舍弟正臣赴都 —— 梅尧臣

    吴儿能刺舟,其驶剧飞鸟。
    行行固莫留,望进前山小。
    家贫吾不忧,身计尔自了。
    何当还里门,拜庆期秋杪。

  • 送张正臣赴泰州幕 —— 梅尧臣

    敲冰冰未泮,塞河流玉段。
    轻舸莫言迟,古城沧海畔。
    春皋兰蕙茁,晚井鱼虾乱。
    时平无羽书,此乐异王粲。

  • 过鄱阳湖先寄洪守唐介待制 其二 —— 赵拚

    内阁朝廷号正臣,朅来江外拥朱轮。
    危樯西喜洪都近,谏省当时旧主人。

  • 送丁正臣 —— 李觏

    铅椠辛勤四十年,抟风不上鬓霜寒。
    朱门何处是知己,短褐空瓢行路难。

  • 迁阳道中奉寄杨正臣同年 —— 蔡襄

    名第同一籍,家园连七闽。
    何为别眉宇,於今十四春。
    昔子补一尉,扶病走风尘。
    归来解组绂,宴处颐精神。
    架书括遗逸,瓮酎涵清醇。
    东阡与北陌,候问通殷懃。
    或言疾良瘉,呼卢气益振。
    或传近诗句,平淡与古邻。
    语之天下事,塞耳不复闻。
    宁当决引去,道固有屈伸。
    嗟予仰尺禄,对雠中秘文。
    天子误采拔,指名填诤臣。
    力微责任重,百虑加一身。
    列章乞便郡,赐告迎慈亲。
    穷冬过梨岭,山蹊出幽榛。
    俯深下坎井,斗起攀苍旻。
    水石啮晚沙,霜风变朝皴。
    粲粲涧中花,孤芳能自珍。
    班班云上鸟,朝鸣亦求羣。
    岁晏时节动,天遥客愁新。
    去子无跬步,笑语绝燕秦。
    作此欲招隠,翻愧林泉人。

共 4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