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ò shān bā yǒng kōng xīn tán
破山八咏 空心潭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刘拯 (liú zhěng)

碧潭发幽石,萧洒无纤尘。
寒光湛秋月,有物难比伦。
离鈎况无鱼,千尺徒垂纶。
到此心已空,何用濯吾缨。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bì tán fā yōu shí , xiāo sǎ wú xiān chén 。
hán guāng zhàn qiū yuè , yǒu wù nán bǐ lún 。
lí gōu kuàng wú yú , qiān chǐ tú chuí lún 。
dào cǐ xīn yǐ kōng , hé yòng zhuó wú yī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碧潭中泉水从幽深的石头间流出,清澈纯净,一丝尘埃也没有。秋天的寒光照耀在湖面上,如同明亮的月光一般,在这样的美景面前,没有什么可以相比。就算是离钩,也无鱼可钓,千尺长的鱼钩悬挂着,但是毫无所获。来到这里,心境早已空灵,不再需要捕捉鱼儿,何必再费心思去收拢鱼钩呢。

全诗简要

总结:

诗人描绘了一幅幽静清澈的碧潭景色,湖水从深邃的石头间涌出,纯净无污,秋天的寒光映照其上,美不胜收。但诗人并不急于捕捉其中的鱼儿,因为他的心已经达到空灵无物的境界,无需再纷扰琐事。

赏析:这首诗《破山八咏 空心潭》是刘拯所作,描述了一个碧潭的景致,以及在这个寂静而幽深的环境中引发的一系列思考。全诗以对碧潭的描写开篇,展现了碧潭幽深、清澈的特点,以及其中的奇特景象。
首句“碧潭发幽石,萧洒无纤尘”生动地描绘了碧潭的清幽和宁静,石头在潭中若隐若现,与清澈的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幽石”和“无纤尘”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接下来的句子“寒光湛秋月,有物难比伦”则将碧潭与秋夜的月光相联系,表达了碧潭之美无法与其他景物相媲美。这里的“有物难比伦”强调了碧潭的独特之处。
然后,诗人提到了钓鱼的情景:“离鈎况无鱼,千尺徒垂纶”。这里表现了诗人在碧潭垂钓,但却无鱼可钓的情景,也让人联想到一种心境上的“空”。
最后两句“到此心已空,何用濯吾缨”,表达了诗人在碧潭之旁,心境已经如潭水一般空灵,不再需要濯洗自己的头巾。这是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空旷。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刘拯写的《破山八咏 》系列:

本文作者刘拯介绍:🔈

刘拯,字彦修,宣州南陵(今属安徽)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清光绪《安徽通志》卷一五四)。元丰二年(一○七九)知常熟县,六年,爲监察御史。八年,爲江东、淮西转运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三三八、三六二)。提点广西刑狱(清嘉庆《广西通志》卷一九)。哲宗绍圣初,进右正言。元符二年(一○九九)权礼部侍郎,迁给事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七)。徽宗立,黜知濠州,改广州。召爲吏部侍郎,以失蔡京意,罢知蕲州、润州。大观四年(一一一○)复以吏部尚书召(《嘉定镇江志》卷一五),旋出知同州,削职提举鸿庆宫,卒。着《濠上摭遗》一卷(《宋史·艺文志》),已佚。《宋史》卷三五六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查看更多>>

刘拯的诗:

相关诗词: